打造“钢铁生态”,拓展“文旅业态”,探索出一条传统制造企业“做强做优主业、相关多元化发展”的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融合发展道路。
文|徐苗苗
关键词:三钢集团;服务型制造转型;服务型制造“双业态”;三钢万寿岩学院
为突破钢铁主业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三钢集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积极探索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打造钢铁产业新业态——“钢铁生态”,拓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文旅业态”,形成服务型制造“双业态”发展格局。
绘制“双业态”战略转型蓝图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钢铁行业去产能等调控政策持续加码,作为拥有18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1.75万名员工的区域性龙头钢企,三钢集团钢铁主业面临发展瓶颈。“十三五”期间,三钢集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等发展服务型制造,2017年获评“福建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十四五”以来,三钢集团进一步确立并落地实施向“双业态”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发展战略。
1. 明确战略转型目标
三钢集团“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供应链管理、生产性金融服务、工业旅游等领域,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实现由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的战略转型,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成为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企业。
2. 绘制战略转型蓝图
在明确战略转型目标的基础上,三钢集团绘制了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蓝图:打造钢铁产业新业态——“钢铁生态”,拓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发展“文旅业态”,构建服务型制造“双业态”。
服务型制造转型战略基本内涵是:以解决钢铁产业链各参与方的生产制造、采供、物流、仓储、融资、数据服务需求等痛点为抓手,通过以点带面、以点融面、以点拓面,辐射带动集团新老业务融合发展及整个产业链服务型业务价值拓展(如下页图1所示)。

打造“钢铁生态”
围绕打造钢铁产业新业态——“钢铁生态”,三钢集团于2018年10月设立服务型制造项目公司——福建闽光云商有限公司(简称闽光云商),作为打造“钢铁生态”的重要载体,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1. 明确“钢铁生态”发展路径
三钢集团明确了“钢铁生态”发展路径:以解决钢铁产业链各参与方各类需求痛点为抓手,构建钢铁产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集交易、仓储、物流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通过平台数据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拓展生产性金融服务,畅通产业链资金链循环,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钢铁供应链资源集成者和组织者,构建钢铁全产业链平台生态(如图2所示)。

2. 构建供应链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钢铁贸易过程的交易、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的系统相对独立,系统间数据无法共享,服务内容单一,协同效应差。三钢集团将供应链各环节统一谋划,通过对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规划控制与协调,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集原/燃料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终端服务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构建钢铁行业供应链管理体系,成为钢铁供应链资源集成者和组织者。
(1)拓展“多用户+多品类”供应链交易新业务模式
三钢集团发挥钢铁生态圈优势,通过闽光云商平台集聚产业链各方资源,为各类用户提供供应链聚合交易。如通过“云链采销”和“云链直销”等交易模式,为钢铁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终端用户等各类型用户提供钢材产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等多品类采供和销售服务。
(2)搭建“自营+联营”供应链智慧物流仓储体系
三钢集团以自有物流仓储体系为基础,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合作,共建智能化仓储和物流设施,优化产品及物料配送流程,提高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和运行效率。
“自营+联营”物流体系。一方面,通过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布局,开辟“双向”物流精品路线,实现从原料进厂到钢材产品出厂双向运输的无缝接轨,降低物流车辆空载率。另一方面,以三钢集团自有物流公司为主体,吸纳整合社会运力,搭建“自营+联营”网络货运平台,在满足集团自身物资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向社会大宗商品物流领域延伸辐射,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区域货运网络。
“自营+联营”仓储管理体系。一是搭建多基地、可拓展的“云仓”平台,通过云仓储软件实现对供应链仓储设施的实时动态监管。二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对传统仓库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设立物联网监管仓,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围栏等先进科技手段对仓库及货物实行“7×24”小时可视化、可追溯动态监管,保证仓单的真实可靠性。三是加强与省内重点物流园区、钢材仓库合作,共建“自营+联营”仓储管理体系,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运营,降低仓库空置率,提升供应链仓储管理运营效率。
(3)构建“线下+线上”一体化供应链生态
三钢集团基于自身钢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线下服务能力,通过闽光云商平台与钢铁生态圈伙伴系统直连、数据共享,实现采供、财务、生产、销售、仓储、物流等关键业务环节的协同联动;依托三钢集团大数据中心,通过采集、清洗、挖掘集团生产、采供、财务、云商等系统的数据,整合钢铁生态圈各参与方相关数据,实现市场、生产、物流调度、信用分析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依托闽光云商平台的科技服务能力,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数据资源共享,构建“线下+线上”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有序开展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终端服务和售后服务等专业化服务。
3. 开展生产性金融服务
三钢集团发挥自身作为钢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行业话语权、影响力等优势,以解决客户融资难、融资贵痛点问题为抓手,整合钢铁生态圈各参与方信息链、资金链等资源要素,创新生产性金融服务业务模式、风控模式和资金管理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融资担保等服务,解决相关客户的燃眉之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1)推出生产性金融服务新模式
三钢集团推出钢铁行业“云链货融”“云链控融”“云链保融”3种灵活可控的生产性金融服务新模式,以钢铁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主体,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便捷、高效、安全地帮助产业链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问题。
(2)构建基于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的风控模式
三钢集团发挥自身在钢铁产品、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自建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数据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构建以钢铁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监管主体的风控模式。
该平台可提供在线签约、在线申请、在线还款、在线解押等全流程线上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掌握价格波动情况,实现“智能盯市、动态质押”,即风险度实时预测、风险自动预警、即时补仓或回购平仓等,从而实现全流程实时风险防控。
(3)拓展“银企直连”资金管理方式
随着国家金融监管法规和监管措施不断完善、监管力度趋严,类金融牌照审批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三钢集团基于已有的典当类金融牌照资质,拓展无需自持牌照的金融服务合作方式——“银企直连”,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平台数据接口连接各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建立安全、高效、可追踪的信息交互渠道,整合银行、小贷公司、保理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多渠道资金资源,建立从供应端至销售端客户全覆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基于仓单融资、订单融资、代理订货等多种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
三钢集团通过打造“钢铁生态”,增强了客户黏性,提升了“三钢”及“闽光”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价值,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近三年来集团服务型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促进区域钢铁生态圈各参与方协同发展。2022年,三钢集团实施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的重要载体——闽光云商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创新企业”名单。
拓展“文旅业态”
福建省工信厅等15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工业旅游,加强工业旅游品牌宣传,展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成就和先进工艺、新模式、新业态,弘扬工业文化和工匠精神,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三钢集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打造“钢铁生态”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外延空间,打造“文旅业态”。
1. 明确“文旅业态”发展路径
三钢集团“文旅业态”发展路径:创建万寿岩学院,保护历史文物;弘扬工业文化,建设“两馆”(1958工业记忆馆、安全教育体验馆);发展“三钢”特色工业旅游,创建实训教育、历史展示、职工疗养、研学旅游、创意互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钢铁小镇”,拓展提升文旅产业品牌价值,探索“公益+效益”双统一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如图3所示)。

三钢集团2019年1月设立文旅产业项目公司——福建省闽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拓展“文旅业态”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探索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打造了“闽光云生活”“闽逛逛”等文旅产业线上平台,将旅游、特产、住宿、餐饮、文创、康养等业务全部纳入线上平台运营,形成文旅融合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格局。
2. 保护历史文物,续写万寿岩遗址保护新篇章
位于三明市岩前镇岩前村的万寿岩曾是三钢集团石灰石生产与供应基地。1999年,三钢集团在开采石灰石矿时,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立即停止开采并上报文物管理部门。经权威考古机构鉴定,万寿岩系旧石器时期古人类聚居的一处洞穴遗址,也是迄今为止福建省境内发现的唯一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为了保护文物,三钢集团做出了重大牺牲,不仅关闭了万寿岩石灰石矿区,其岩前矿职工生活福利区也随之长期闲置。
近年来,三钢集团将原岩前矿职工生活福利区进行综合利用,创建三钢万寿岩学院,打造福建省国资委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实训教育基地,促进文旅融合,带动了该地区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年底,三钢万寿岩学院已成为宁化长征学院现场教学基地、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基地、三钢集团党委党校、三明市职工疗养基地、三元区职工疗养基地、三明学院闽光学院、厦钨学院三钢分院。
3. 建设“两馆”,弘扬工业文化
“先有三钢,后有三明”。福建省三明市是一座因三明钢铁厂(三钢集团前身)建设而得名兴起的城市。作为三明市的龙头、支柱企业,三钢集团创建六十多年来,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三钢集团将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苏式红砖旧厂房改造成“两馆”——1958工业记忆馆和安全教育体验馆,彰显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1958工业记忆馆设有钢铁冶炼仿真体验区,展现了铁矿石“百炼成钢”的全过程,也全面展示了三明市工业从零起步,发展壮大为福建省重要工业基地的光辉历程。
安全教育体验馆设有居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业安全、4D灾难体验中心五个体验区,运用VR、4D、红外探测等技术,通过实景模拟、交互式体验等方式,旨在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其不仅是三钢集团的安全教育基地,更是开展市民安全教育、职业安全教育、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平台,被列入三明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专项规划重大项目,2023年5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探索“公益+效益”双统一模式
三钢集团以现有工业旅游景区为载体,发展新型文旅业态:依托三钢万寿岩学院拓展康养、培训、文创、特产等业务,打造省级职工疗养基地;以职工疗养、研学培训基地为基础,发展康养产业;集团旗下三明闽光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闽光大酒店打造了全市酒店行业标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钢铁小镇”,成为三明的城市新名片。
塑造“三钢文旅”品牌。三钢集团通过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三钢馒头”金字招牌,拓展“闽光西点”业态,塑造了“闽光西点”品牌;建设三钢“城市体验厅”,大力推广曦瓜茶叶、闽光矿泉水、“三钢里”手工皂等特色文旅品牌产品,并与其他品牌开展战略合作,使得“三钢文旅”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上线“闽逛逛”“闽光云生活”APP,打造线上文旅销售平台;完成“三钢里”“印象三钢”等商标注册,设计了“闽光文旅”专用标识,形成“闽光文旅”产业系列品牌。
三钢工业旅游区继2018年获得福建省工业企业首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授牌后,2022年晋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三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三钢闽光获评福建省第一批“绿色工厂”。
此外,“三钢文旅”与三明市文旅产业联动发展,促进了企业与城市的共建、共生、共融。通过三钢万寿岩学院与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联动、三钢“两馆”与三明市“两馆”(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联动、三钢新型文旅业态与沙县小吃和“美丽乡村”(俞邦村、常口村)等三明城市名片联动“三个联动”,带动三明市全域红色旅游、研学旅游、展演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文创产业、农特产品等业态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服务型制造战略转型,三钢集团初步突破发展瓶颈,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探索出一条传统制造企业“做强做优主业、相关多元化发展”的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融合发展道路,2021年入选“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名单,2022年入列钢铁企业竞争力评级第一方阵并获得“A+(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排名“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356位,较上年跃升15位。■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