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赞 李俊良 郏娜娜
关键词:MCIT模式 莱州工程 数字经济 工业企业 管理升级
发展数字经济,既可以打通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产业链的众多环节与服务链的节点,又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持续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从根本上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然而,我国工业企业必须面对基础管理薄弱、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
结合30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与探究,本文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高效解决工业企业管理升级的全新理论——MCIT(Management Consulting Import Training)模式。2019年开始,笔者与山东省莱州市政府合作,应用MCIT模式,推出莱州企业管理升级工程(以下简称莱州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帮助该市3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管理升级。现已开展四期,已有200余家工业企业参与,效果十分显著。莱州市工业企业数量众多,门类齐全,规模适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莱州工程产生背景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字经济催生下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将成为主流,这对我国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笔者组织专家先后对辽宁、广东、河南、浙江、山东等十余个省、区、市500余家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充分调研,被调研企业涵盖了机械加工制造、汽车、电气机械和器材等十余个行业。结果显示,在企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六个问题——经营管理不规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人员管理能力不足、安全生产基础不牢、顶层设计缺失、代际传承机制不健全。突出特征是粗放式管理、救火式治理、机会型发展、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长期带病经营,这些状况长期困扰、制约着我国工业企业的生存发展及经营安全。
工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抵御金融风险的屏障。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对标国际标准,夯实基础,加快提升经营品质,培育高端人才,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抓住数字经济时代赋予的历史发展机遇。多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对管理提升十分重视。但与欧美、日本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单凭我国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工业企业自身完善、自我修正,很难在短期内改善,这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的需要。本文提出的“MCIT模式”理论,得到了山东省莱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2019年正式启动莱州工程,全面推动莱州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管理升级。MCIT模式即把管理咨询导入学习培训,讲(讲授)、学(学习)、用(应用)、导(指导)、纠(纠正)相结合。通过调研诊断、集中学习、现场指导、全员内训、网学网导、沙龙辅导、安全专项、综合治理、观摩座谈、人才培育等系列措施,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系统升级。同时,也可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管理人才。MCIT模式颠覆了咨询机构传统的培训、咨询分割的服务指导方式,兼容优点,弃去不足,丰富了中国式管理理论。

二、莱州工程主要内容
莱州工程把企业管理升级分为三个阶段:管理规范化阶段、精益生产阶段和顶层设计阶段。
1. 管理规范化阶段
很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经常消耗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内部管理,企业负责人没有精力去研究企业的未来规划,不敢扩张发展。 本阶段从基础管理治理入手,推动管理体系、现场管理、安全治理、团队建设、未来发展多方面提升,旨在帮助工业企业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经营。
(1)管理体系。以5A管理系统为重点,对企业文化、工作流程、部门职位、管理制度、薪酬绩效等企业运行系统的核心内容进行优化指导,让管理“系统化”。
(2)现场管理。以5S管理为基础,对工艺、设备、质量、成本等生产过程进行规范,推进现场可视化,让管理“看得见”。
(3)安全治理。推动安全标准化,以风险辨识、隐患治理为重点,把墙上的安全口号,落实到员工的作业岗位,使安全风险、隐患、指令可视化,让危险“无处躲藏”。
(4)团队建设。采用“1+5+N”模式,企业负责人、核心人员以“项目组”方式全程直接参与,相关人员通过企业内训、现场指导方式参与。既确保管理提升的效果,又可以为企业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人员。
(5)未来发展。基础管理规范、团队素质提升,为下一步智能制造、MES数字化管控等奠定坚实基础。
2. 精益生产阶段
精益生产是指以JIT准时生产、自动化为核心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国内很多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进。本阶段以实施精益生产为核心,对精益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优化、深化和细化,打造管理国际化的优秀企业。
(1)精益生产。一是JIT准时生产与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操作规程文件的规范化、视频化,快速形成标准作业文件及管理沉淀,高效解决中小工业生产管理类文件弱化、经验流失的顽疾。最终实现工艺/工序流程的科学性、操作动作的必要性、作业文件的准确性、物料传递的及时性、处置程序的快捷性、组织状态的可视性、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在问题处理上,通过对问题处理流程、制度的完善,做到问题制止的果断性、追溯的彻底性、纠正的坚决性。二是TPM全员生产保全。在5S管理基础上,对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检修、检定及安全运行进行规范,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2)对标国际化,实施精益生产组织、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可视化。优化看板管理,从文字口号固化不变的宣板,变为时刻反映生产组织、管理状态的“数据/指导/分析”动态看板,让生产过程可视化、透明化。同时,培育以安全、质量、成本、服务、价值为主题的现场文化。
(3)在原理安全、本质安全理念指导下,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控为重点;强化高度、中度风险危险源控制,避免恶性安全事故发生;规范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同时,以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为准则,对标国际化,全面实施安全管理的标准可视化。
(4)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完善员工合理化建议收集、采用、评审及奖励制度;建立员工系统的培训体系,搭建员工学习培训网络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
(5)经营规范、核心优势突出、管理国际化。逐步形成优秀的企业集群,将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生态,推动地区数字经济的深入开展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 顶层设计阶段
对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战略、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企业经营结构进行优化指导,对数字化、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及工艺、设备、安全等进行综合指导。实施专项培训,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施顶层设计的企业,结构有理、发展有方、资源有序、经营有章。
三、莱州工程主要措施
1. 调研诊断
专家团队走进企业,对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工作流程、部门职位、管理制度、薪酬绩效)、生产现场(5S管理、工艺、设备、安全、质量、成本等)、核心团队专业管理能力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企业问题所在,以便制订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升级方案和措施。
2. 集中学习
根据企业管理升级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定期组织工程企业项目组成员集中学习,系统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同时,根据每次所学管理知识和升级主要内容,布置本企业知识应用任务,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现场指导
每次集中学习后,专家团队走进各企业,根据学习布置的应用任务,进行现场指导,把专家讲授、企业学习、企业应用、专家指导、企业纠偏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讲而不导、导前不讲”的传统服务方式。
4. 全员内训
专家团队每次走进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前,要根据指导内容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内训。专题内训可以帮助相关人员结合本企业更好地理解、应用所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5. 网学网导
采用“互联网+学习/指导”模式,创建工程学习指导网络服务平台,专家通过直播、录播、互动等方式进行网络讲授/指导,线上线下结合,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改变传统的学习/指导方式,提高效率,扩大工程覆盖影响面。
6. 沙龙辅导
根据集中学习、现场指导的实际情况,必要时采用集中讲解和个性指导两种方式组织辅导沙龙,及时纠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知识应用的准确性和工程实施的实际效果。
7. 安全专项
以风险、隐患为治理重点,根据不同阶段安全治理的内容,导入相应的管理工具、方法,强化安全风险、指令等标识的标准可视化。
8. 综合治理
根据企业实际管理状况及个性需求,以生产经营为重点,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工艺、设备、质量、成本、营销、财务、信息化、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综合指导。
9. 观摩座谈
每期工程实施到中期或末尾阶段,组织工程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参加观摩座谈活动,相互借鉴,榜样带动,共同提高。
10. 人才培育
工程采用“1+5+N”模式,使企业主要负责人、核心人员及相关人员全程参与本企业的管理升级,提升专业管理能力,为企业培养出一批经营管理人才。
四、莱州工程主要成效
截至目前,莱州企业管理升级工程已经实施四期,得到了政府、企业的高度认可。同时,2022年还实施了精益生产工程第一期20家。2023年,继续实施企业管理升级工程第五期和精益生产工程第二期。顶层设计阶段暂由企业自行完成,工程前两个阶段推进过程中,专家先引导企业认识顶层设计的重要意义,再根据实施情况进行安排。
1. 取得的管理成效
一是管理体系由碎片化到系统化,企业文化、工作流程、部门职位、管理制度、薪酬绩效等基础管理日趋完善,为企业数字化管控、智能制造实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现场管理对标国际标准,由标识不规范到标准可视化,作业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现场日趋规范,员工向心力显著增强,JIT、自动化、TPM、持续改进等精益管理日益深化,工艺、设备、质量、成本管控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安全管理基础得到夯实,安全管理工具方法得到普及,安全警示标识得到规范,安全管理从写在墙上,落实到员工的作业岗位上,风险可视化,管控分级化,责任明确化,安全隐患、事故大幅减少。四是管理团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五是国内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企业顺利通过验厂、二方审核,订单大幅增加。六是管理升级、人员素质提升,推动企业向管理国际化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核心竞争优势更加突出,打造一批国际化的优秀企业集群,优化了地区经济生态,推动了地区数字经济的实施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 经营业绩变化情况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大部分工业企业经营业绩经受住了考验,逆势而上,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以2021—2022年统计数据为例,参加升级工程的企业,2021年营收平均同比增长25.7%,纳税总额同比增长13.8%;2022年营收平均同比增长18.68%,纳税总额平均同比增长15.49%。参加精益工程的企业,2022年营收平均同比增长16.39%,纳税总额同比增长42.62%。以上各项指标均比地区平均水平高很多。
3. 经典案例
三力汽配公司一直走在工程前列,整洁的现场,规范的管理,让老企业焕发出青春活力,赢得了国内外合作伙伴、客户的一致认可,订单明显增加,营收、税收大幅提升。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5000万元,同比增长44.26%,税收同比增长163.08%。新豪克轮胎公司顺利通过多家世界著名公司验厂、二方审核,2022年创营收130000万元佳绩,营收同比增长10.73%,税收同比增长72.31%。润星制造公司通过管理升级赢得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高度认可,成为其核心产品战略供货商,2021年经营业绩翻一番,预计三年翻六番。
近年来,更多工业企业实现了蜕变:万成电器公司新厂区规划科学、文化突出,营收、税收大幅提升;中大贵和公司是化工类企业的优秀代表,工艺流程清晰,设备管控规范,安全工作扎实;鸿源台钳公司是老企业进步的代表,顺利通过世界500强企业验厂、二方审核,业绩大增;百瑞佳食品公司通过孵化管理模式新建2家企业,实现快速扩张;金诚机械公司顺利通过世界著名的德国企业验厂审核等。
五、验证MCIT模式
1. 莱州工程理论成果形成可供全国借鉴的莱州经验
莱州市委、市政府创新思维,通过开展企业管理升级工程,治理顽疾,服务护航,形成了宝贵的莱州经验。发挥政府专家资源优势,以政府主导的方式,推动工业企业管理升级,打造一大批规范经营、国际化的优秀企业集群。政府对工业企业的扶持,由传统的给政策、奖资金、减税收,向推动管理升级、培育高级人才、优化经济生态的方向转变,帮助工业企业治理管理缺陷,培育自我生长、拓展与国际化的应变能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莱州经验的延伸
一是由护航企业措施到护航经济战略。遴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的工业企业,实施专家跟踪陪伴式成长,打造一批支柱性、国际化的优秀企业集群,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优化地区经济生态,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成立工业企业专家辅导中心。借鉴日本、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熟经验,组建政府服务工业企业的高端专家智库,对工业企业,由“策(政策)、监(监督)、检(检查)、罚(处罚)”行政型管理向“规(规划)、教(培训)、导(指导)、考(考核)”服务型治理转变,产业规划与产业服务、人才培育并行,建立护航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三是实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育计划。选拔一批接班人、青年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进行专项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未来企业家群体。
当前,新知识、新技术与新产业形成历史性的交集,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正在重塑。我国工业企业必须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管理升级、技术升级、人才升级,对标国际标准,提升企业经营品质,培育专业人才,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 北京亚投智库咨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