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理事会 | 加入收藏
 
首页 |本刊特稿 |管理论坛 |管理批判 |案例·实务 |封面文章 |管理创新 |方法 |企业信息化 |理论·前沿 |管理点滴
微言管理 |精彩推荐 |栏目展示 |关于我们 |投稿须知 |在线调查 |主编信箱 |在线交流 |企管书架|企业家|读书汇
     
   
     
请输入要搜索的文章标题
 
 
  《企业管理》杂志简介:
《企业管理》杂志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 1980年创刊 领先地位
· 庞大的精英受众群体
· 全球视角 本土方案
· 最高发行量48万份 渗透中国企业界
 
   订阅方式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您不妨施展一下您的生
花妙笔,把您的理论、观点和故事叙述得更明白有
趣一些。
3.本刊多年来形成并保持了以案例说话的风格,我
们欢迎作者提供更多新鲜的、原创的案例文章。
4.本刊审稿周期为两个月,对于没有选用的稿件尚
无法一一退稿,敬请谅解。
5.本刊对于作者投稿从不收取“版面费”、“审稿
费”等名目的任何费用。

 
  <<详情查询>>  
 
  投稿邮箱 :E_mail:qyglzz@263.net.cn
 
 
  副社长:王仕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53201
采编中心主任:王黎: 特稿、批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701529
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亮:特稿、方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程丹丹 :信息化·智能化、理论·前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栏目主编:苗榕:管理创新、案例·实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郑涵:调研与分析、企业家、封面文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编辑:张思嘉:论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更多>>>  
  ·寻找“拖延症”的病根(2022-7)
·2022第一期补白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的七种应用(2021-12...
·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2021-11)
·为什么你总觉得累?(2021-9)
·9个习惯,助你事半功倍(2021-9)
·“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2021-9)...
 
 
     
  更多>>>  
 
 
         
    本刊特稿    
  2023年经营关键词(2023-2)  
企业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23-05-24        
   

把自己置于一个全新的起点,不再念念不忘逝去的旧世界,更坚定地迈入已经来到的新世界。

文|陈春花

关键词:陈春花   疫情后时代   顾客价值   高质量发展   重构自我   经营意志力

     2022年,一个交织着当下与未来各种情绪的年份。这一年我们经受过全城静默的考验,感受过人们彼此间互助相帮的温情;这一年俄乌冲突、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全球经济动荡等各种阻力像狂风一样拖累着经济前行的步伐,而中国明确了自己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这样一个脆弱、冲突、不确定的复杂世界,既充满挑战,又让人感到不安与乏力。

     挑战、不安、乏力等各种情绪的存在,究其根源是我们还未真正做好准备。调整自己迎接新世界的到来。我们必须面对事实:经济增长并不总是稳定且连续的;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希望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状态也许是一种幻想;简单地用乐观与悲观来看待外部世界的变化,并不能找到答案;当我们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寻求可能性的时候,考验的不再仅仅是生存的能力,还需要有与自我、与世界和解的定力;数字技术与持续创新依然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但是由此带来的冲击也让人不安;伴随着市场波动、消费乏力、经济增长放缓等影响,企业需要找到在当下活下去又能够在未来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巨大的不确定性让个体更加困顿忐忑。这一切叠加,将我们带入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

     如何理解复杂性成为关键因素。不可逆、不可预报的系统、结构以及状态的涌现,统称为复杂性。按照复杂性定义,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接受不可逆的变化、不可预测的混沌涌现而来的规模冲击以及突变造成的本质更迭。复杂性是混沌性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非线性形式,导致我们不能通过局部来认识整体。“局部无法推知整体”这是复杂性最重要的特点。正如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森所说:简单的基本结构单元构成一个整体时,会产生新性质。

     2023年,管理者需要具备对新性质认知的能力;需要有能力去理解复杂性,驾驭复杂性并从复杂性中获益。

理解2023年的经营环境

1. 疫情后时代开始

     2022年11月11日,政府颁布了新冠疫情防疫“20条措施”,核心内容是缩短隔离时间、优化国际旅行入境程序,制定必要的医疗准备计划等,让我们看到了国家为改变疫情防控政策所做的必要准备;2022年11月30日,广州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迈出了调整防疫方式的关键一步;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2022年12月13日,“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三年疫情防控战后,中国要找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开放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新路,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疫情后时代正式开启。“人民至上”的疫情防控方式,会持续推动新的抗病毒药物、改进的抗体治疗和更多的疫苗陆续问世;每个人也需要学会自我防护。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恢复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样会推动新的市场活动、新的经济增长和新生活方式的涌现,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与问题。

     疫情后时代,需要新发展模式、新增长方式。
2. 当下不是未来

     俄乌冲突带来的动荡,气候危机带来的紧迫感,全球经济短期内难以恢复、经济全球化受阻,多边主义受到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等所构成之当下,并不是全球发展的未来;中美之间的竞争,在贸易、技术监管、关键技术、教育与学术交流等各个领域停滞之当下,也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未来;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种全新价值、产业迭代、新领域开发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时带来个人隐私的冲突、数据安全的挑战、技术可能带来的垄断以及对负面效应的恐惧之当下,同样也不是技术创新的未来;新技术带来的行业新价值重构了产业上下游关系,不同领域与不同行业的跨界融合冲击着传统行业而不是赋能传统产业之当下,并不是产业发展的未来;企业家处于低迷市场和不安氛围中的担忧、看不见未来的迷茫之当下,也不是企业家价值发展的未来。

     事实上,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未来。
3. 提振信心成为共识

     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信心、发展信心以及迎接挑战的信心需要重新被唤醒与激发。虽然因三年疫情影响,人们形成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但是提振信心、恢复经济业已成为广泛共识。政府、行业、企业、投资者、员工以及消费者,需要共同做出努力去提升市场活跃度,无论是政府政策措施到位,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还是企业主动发展意愿的激活,以及消费者信心的改善,都将是这一年的关键。2022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保监会的“16条措施”作为对房地产行业的最新举措,显示了改善开发商融资条件的意愿。如何扩大就业、改善居民收入以及拓展市场新机会将贯穿全年。

     激活市场、恢复信心将是2023年的持续性主题。
4. 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客观上要求高质量发展,即有新的发展模式、新发展标准和新质量成长空间,这些都会为企业带来新成长的可能性。“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需要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另一方面要更大力度地调动市场的自发活力,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真正激发企业、企业家的创造力,共同创造财富。

     深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023年经营选择的关键词


     经营的选择依然困难,也极具挑战性,我的选择如下。
1. 深耕顾客价值:创造性与顾客在一起
     持续聚焦顾客价值创造,是必须坚持不变的原则,2023年的经营策略选择,我依然推荐以聚焦顾客价值创造为首选。但是,在需要提振与恢复消费者信心的背景下,企业更需要创造性地与顾客在一起,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和服务。顾客不足将会是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特征,所以需要企业真正去理解顾客的痛点和难点,要前瞻性地解决顾客问题,为顾客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价值空间,协同生态伙伴和员工一起帮助顾客建立消费信心,让顾客回归和提升生活品质,感受生活美好,给顾客爱和依靠。
2.高质量发展:具备盈利能力、现金流能力、投资回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质量发展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一家高质量发展的公司,需要具备盈利能力、现金流能力、投资回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企业管理者已经知道不能依赖单纯追求规模的方式发展,但是规模增长依然是很多管理者的习惯性选择,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与资本的驱动下,企业对于流量、规模增长的偏好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甚至一些管理者过度关注“红利期”与“风口期”。高质量发展遵循长期主义原则和发展常识,过度透支增长前景并不是有效的选择。夯实经营基础,聚焦价值创造,回归经营本质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持续发展和跨越危机的能力。
3.重构自我:自我否定、彻底重构、加速变革、敏于变化
     在这样一个动荡复杂的世界里,过去的成功法则已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需要全面迭代、彻底重构。变化的要素已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商业文明发展的历程以及产业发展的格局。没有人能够固守过去的成功,企业也无法依赖原有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今天和未来的问题。自我否定、彻底重构、加速变革、敏于变化,这一切不仅仅是理念,更必须是行动,包括对行业格局、业务结构、商业模式、组织机制、管理逻辑、工作方式的认知,都需要基于变化的视角进行重构。管理者要有自我否定的能力,对变化高度敬畏,要让组织具有敏捷性、学习力以及快速迭代能力,让顾客触摸到企业的变化。
4.经营的意志力:韧性生长
     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不再构成“护城河”,企业需要依赖生生不息的组织生长力,通过经营的意志力和组织韧性获得生长。越是在动态复杂变化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意志力以及组织韧性越呈现独特的价值,甚至是“剩者为王”。事实证明,韧性不仅是一种抵御危机的能力,更具有与动态变化相调适并不断进化的特征。回顾三年新冠疫情危机中实现逆势增长的企业,它们大多有一个共性,即具备快速反弹的敏捷性、强烈的创新基因,以及同心协力应对危机的组织韧性。在当下,更需要企业家和管理层坚持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把挑战看成机会,找到自我生长的结构性力量,笃信发展是硬道理,并做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重要的是改变认知
     2023年,也许是新旧世界的分水岭。
     我们习以为常的增长方式、经营条件、市场格局以及发展要素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们要充分意识到,现在正处于新旧时代的交汇点,幻想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几乎不可能;幻想回到熟悉的经营环境、增长条件以及市场条件也几乎不可能。我们首要的工作,是通过持续学习调整自己的认知:放弃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习惯;以全新的视角识别变化,识别机会;真正认识新世界变化的程度,还要敬畏变化的速度;把自己置于一个全新的起点,不再念念不忘逝去的旧世界,更坚定地迈入已经来到的新世界。■
作者系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
 

   顶(56)  踩(58)   查看次数:(438)   
 
    更多>>>
  本刊特稿
·新时代国有企业责任与担当(2023-4)
·宁高宁管理笔记(2023-4)
·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023-4)
·“双实企业”赋能实体经济(2023-4)
·尊重系统人性的管理(2023-3)
·央企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2023-3)
 
 
    更多>>>
  管理论坛
·混合办公的快意与隐忧(2023-4)
·老子哲学思想与企业家领导力(2023-4)
·细节管理忌“对小错大”(2023-3)
·深育工匠精神 实现产业强国(2023-3)
·领导者亲信情结(2023-3)
·厘清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和模式(2023-3)...
 
 
 
    更多>>>
  管理批判
·野性消费退潮爆红品牌如何长红?(2023-2)...
·“迪王”加冕之路的内忧外患 ——基于供应...
·恒大负债之问(2022-7)
·国企融资性贸易行为及防范(2022-7)
·肯德基盲盒营销:从“盲区”到“雷区”(20...
·数智驱动管理决策困境(2022-2)
 
 
    更多>>>
  案例·实务
·浦发银行:绿色金融赋能实体经济(2023-3)...
·中国移动:健全ESG体系,模范履行社会责任...
·阿里巴巴七项工程践行ESG(2023-3)
·创造社会价值,衡量可持续...
·lululemon品牌公关走出成本陷阱(2023-2)
·元气森林:饮料市场破局者(2023-2)
 
 
 
    更多>>>
  盈利模式
·周庄:打造“中国第一水乡”(2020-07)
·盈利原理 ——透视商业的本质(2014-04)
·探索制造业服务化之路(2014-04)
·黄太吉煎饼的盈利逻辑(2014-04)
·用现金流模式检测盈利模式的“质量”(2014...
·新东方盈利模式的先天性缺陷(2014-03)
 
 
    更多>>>
  封面文章
·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
·走绿色低碳道路  建一流工程公司(202...
·科技转型共享智能新机遇(2022-12)
·深入践行“三个转变”  建设世界一流...
·聚焦实体经济创新 推进高质量转型升级(202...
·泰山集团谱写五年规划新篇章(2022-9)
 
 
 
    更多>>>
  管理创新
·卓越绩效与精益改进一体化(2023-4)
·中国中药“1+2+6+X”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
·矿冶集团打造超额利润分享创新模式(2023-4...
·MCIT模式助力企业管理升级 ——莱州工程经...
·职能内公司:企业组织变革新模式(2023-3)...
·国网福建电力:“三向四线·全链卓越”管理...
 
 
    更多>>>
  方法
·薪酬激励设计五步法(2023-4)
·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综合设施管理外包模式(20...
·心理契约激活Z世代员工(2023-3)
·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LIPD体系(2023-3)
·如何让产品自传播(2023-3)
·从物资设备管理视角看企业跨专业融合(2023...
 
 
 
    更多>>>
  企业信息化
·元宇宙中的数字藏品(2023-3)
·如何实现“软件定义制造”(2023-3)
·北控水务构筑司库资金池(2023-3)
·国企深化改革经验和今后要点(2023-3)
·重构供销社产业链数智化赋能“三农”经济(...
·智赢现在,致胜未来 ——构建多元数据融合...
 
 
    更多>>>
  理论·前沿
·企业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基于神东公...
·国有企业绿色发展与碳交易市场(2023-3)
·传统能源企业绿色发展研究(2023-2)
·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分析(2023-2)
·效能评估提升组织能力(2023-1)
·数据资产产品分类研究 ——基于8家能源央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企联合网 中国投资协会 中国工商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经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青网 中国日报 中经网 《经济管理》杂志
 
加入理事会 | 市场活动 | 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 :qyglzz@263.net.cn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cecm.net
京ICP备1200812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