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军锋
关键词:中天合创化工 “三标”建设 标准化班组 标准化岗位 标准化现场 十项制度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公司(简称公司)聚焦“抓基层、打基础、强管理”目标,以落实“十项制度”为抓手,持续推进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现场“三标”建设,有力促进了生产经营各项工作。
“共性+个性”
分级编制“三标”手册
公司分别编制了企业版和基层版两级“三标”工作手册,将基层单位“三标”建设与HSE、工艺、设备、质量等专业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1. 编制企业版“三标”手册
企业版“三标”建设指导手册定位于公司纲领性框架文件,体现的是公司标准化管理的共性规范。公司企业管理部牵头组织相关专业管理部门经过深入调研、系统论证,编制了《“三标”建设指导手册(企业版)》,涵盖基层单位组织建设标准化、专业技术管理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作业许可标准化、工作现场标准化、通用要求规范化6项内容,总计4.8万字,直接引用国家和行业规范10项、集团公司标准3项,涵盖公司156项规章制度。
2. 编制基层版“三标”手册
公司企业管理部组织所属32个基层单位,紧密结合各基层单位实际,编制了32册总计136万字的《基层单位“三标”工作手册》。基层版“三标”工作手册定位于经验传承、学习资料和工作指引,以基层单位为主体编制,体现的是遵循公司共性管理规范下不同生产装置、业务单元运行管理的个性规范,目的是把基层单位要做的事理清、说透、把握准,从根本上解决“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的管理痛点问题。
3. 建立统一评价尺度的检查标准
公司组织各专业管理部门,系统梳理与识别HSE、设备、工艺、质量等专业管理制度,按照“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部门、受检单位”等项目,将落实“十项制度”检查的关键点条款化,形成统一评价尺度的《“三标”建设工作检查标准》和《“十佳”班组评选标准》,增强了基层标准化管理的可操作性。
“继承+创新”,落实“十项制度”
公司各基层单位将“三基”工作(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的成熟经验和方法进行拓展创新,推广应用到“三标”建设中,逐步探索形成以“十项制度”为主要抓手的“三标”建设模式。
1. 标准化班组建设
标准化班组建设重点是强化班组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文化建设、班务管理等基础工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按照职能分别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岗位专责制和思想政治工作制的落实。
落实岗位专责制,就是健全班组组织建设,理顺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抓实班组内部管理。一是按照基层党组织与生产经营组织机构同步设置的要求,在各运行部、业务中心设立基层党委3个、基层党总支2个、基层党支部28个,实施“三带三融三提升”(党支部带装置,与装置工作融合,提升管理力;党小组带班组,与班组工作融合,提升组织力;党员带群众,与员工能力素质提升工作融合,提升执行力)工作机制,确保“两个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二是根据公司现有38套生产装置运行管理实际,通过梳理各岗位的责、权、利关系,开展岗位价值分析,将220个班组精简合并为176个。同时,综合考量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因素,持续优化班组岗位人员配置。三是明确岗位职责,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写入岗位说明书,按照新的岗位编制建立岗位工作周期清单,在班组配备兼职安全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和工艺管理员,做到“有岗必有责、上岗必担责、在岗须尽责”。四是通过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好配强班组长。公司现有176名班组长中,35岁以下、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92人。五是规范班务管理,推行民主管理,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制,就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突出班组思想政治建设。一是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工作相融互促,系统开展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石油精神和石化行业优良传统教育,凝心聚力,将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完成公司中心任务上来。二是做好人文关怀,继承和发扬“四必访、五必谈”工作作风,持续开展“走基层、访千家”活动。三是抓好基层文化建设,编写《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员工及家属关爱手册》,全面推广员工帮助计划(EAP),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2. 标准化现场建设
标准化现场建设重点是推进现场作业设施、工机具等合理布局和定置管理,做到标识齐全有效、现场整洁有序,实现生产作业文明高效、安全清洁。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基层单位安健环生产制和文明清洁生产制的落实。
落实安健环生产制,就是贯彻落实公司HSE管理体系要求,以岗位HSE责任清单为核心,做到HSE工作与生产计划、布置、实施、检查、改进、考核“六同时”。一是完善作业现场HSE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生产装置、班组属地化落实所负责领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做到全面覆盖和全员参与,并实行HSE责任清单专人销项管理。二是全员持证上岗,落实安全操作指令,全面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法,加强对生产运行、工艺台账、工作记录、操作法、交接班、工艺指令、工艺卡片、开工确认、开工票、事故处置预案等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编写工艺技术规程38种、岗位操作法39种、工艺卡片51种。三是加强班组安全培训,将基层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内容。四是按照“135”应急处置机制(1分钟内应急响应,3分钟内稳态操作,5分钟内消气防联动)的要求,开展作业现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建立事故处置案例分享机制,使班组员工熟悉本岗位HSE知识,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置和自救措施、技能。五是增强全员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管理制度,优化环保指标,落实环保追责制。
落实文明清洁生产制,就是以创建“绿色企业”为目标,严格执行现场文明生产规范,严控污染防治类指标,严防“跑冒滴漏”,做到生产现场各类标识清晰、设备设施和工机具规格化管理。一是作业环境标准化。落实现场QHSE防护设施和各类标识标准化要求,推行“5S管理”模式,做到工机具、设备摆放定置化;实行环境卫生承包制,确保作业现场标识清晰、卫生整洁、作业规范。二是作业许可标准化。按照“8+1”作业许可管理要求,规范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许可签批流程,落实各类现场作业安全措施,确保现场作业安全。三是现场作业人员管理标准化。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符合相关资质要求并规范劳保着装及防护用具穿戴,遵守现场作业规范和工作纪律。
3. 标准化岗位建设
标准化岗位建设重点是将安全环保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责任落实到岗位,切实做到“有岗必有责、有责必担当”。由公司人力资源、生产、设备、财务等部门按职能分别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岗位练兵制、岗位交接班制、岗位巡回检查制、岗位质量负责制、岗位设备维护保养制和岗位成本核算制的落实。
落实岗位练兵制,就是因“岗”施教,抓实岗位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一是根据岗位职责,梳理各岗位应知应会内容,规范练兵内容、频次与方式,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二是制订3年全覆盖轮训计划,系统化、规范化组织班组长培训,持续提升班组长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以培训效果为导向,扎实推进实操训练、师带徒、业务竞赛、应急演练、仿真训练、在线练习等“六项培训”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操作人员上岗证复审制度。在公司2021年度操作人员上岗证复审考试中,操作人员上岗证复审率达100%。五是以赛促练、以练促学。公司分析检验中心青年员工刘欣先后获得“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化工检验工职业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能人才”称号、“202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2021年,公司5名员工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能人才”称号。
落实岗位交接班制,就是严格落实交接班“十交五不接”制度。一是根据生产装置工艺特点,清单式细化必交项目内容,交接班时逐项确认。二是规范交接班程序,明确交接班检查内容和交接班前、后各方责任。三是涉及设备检维修、装置开停工等重大事项时,坚持到现场人对人、点对点逐项交接,并规范填写交接班记录。
落实岗位巡回检查制,就是根据生产需要,对生产装置重要部位进行检查,保障装置“安、稳、长、优”生产。一是建立岗位“六定”(定项、定标、定法、定时、定点、定人)、“三级”(副操、主操、班长)巡检机制,每个岗位每天至少巡检两次。二是根据装置生产需要和装置工艺流程特点,制订现场巡回检查计划,明确巡检路线、巡检时间间隔、巡检内容、巡检要求及评价考核等制度。三是推广应用智能化巡检方式方法,运用电子巡检设备实时记录巡检情况,以便查询追溯。
落实岗位质量负责制,就是按照公司质量管理制度要求,依据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加强岗位质量管理,保证每批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一是班长对本班组产品质量负责,督促班组各岗位人员遵守工艺纪律,保证操作记录真实可靠,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二是各岗位人员熟记产品质量标准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规范操作。公司投产以来,主要产品聚烯烃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公司每年组织评审基层单位各类QC成果,对优秀QC成果实施奖励并向上级推荐。近年来,公司基层QC小组完成的“降低净化凝液氨氮含量”“降低气化炉非计划停车次数”“研制氧氩分析新方法”等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石化QC成果一、二等奖。
落实岗位设备维护保养制,就是按照公司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要求,做好本岗位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一是加强设备操作人员“五懂五会五能”(懂工艺技术、懂危险特性、懂设备原理、懂法规标准、懂制度要求;会生产操作、会异常分析、会设备巡检、会风险辨识、会应急处置;能遵守工艺纪律、能遵守安全纪律、能遵守劳动纪律、能制止他人违章、能抵制违章指挥)培训,持续提升员工设备操作和保养技能。二是严格执行设备操作、维护保养制度和规程,按照设备点检、巡检等管理规定和标准落实设备维护和保养任务。三是对高危泵、大型机组、特种设备、储罐等重点管控设备实行包机责任制。四是按规定做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加强设备基础资料管理。
落实岗位成本核算制,就是按照公司、运行部、装置三级成本管控体系的相关要求,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岗位,达到降本控费目标。一是班组全员参与成本核算,人人学会精打细算成本账。二是各岗位定期分析核算能耗、物耗指标,在节能降耗方面深入挖潜。三是持续开展“小指标降本增效”劳动竞赛活动,将公司降本增效各项指标分解落实到装置、班组、岗位,规范各项指标数据的收集、核算、审查监督、对标追标、专项奖励等程序,调动基层员工参与降本增效活动的积极性。
以点带面
固化“三标”建设成果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公司各基层单位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标”建设经验成果:在“点”上打造标杆班组、“面”上打造样板装置(作业区),通过以点带面,持续优化,将样板、标杆总结固化为标准,再以标准指导规范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继而让标准化成为企业基层管理工作的常态。
1. 打造标准化班组标杆
公司层面按照《“十佳班组”评选标准》,在各基层单位运行班组中开展“十佳班组”创建评选活动,促进了公司基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经过基层单位自评申报、公司验收打分后,2021年度授予甲醇部气化一装置一班、烯烃部MTO装置一班、热电部汽机装置一班、分析检验中心成品分析班、水务部污废水处理装置高含盐三班、公用工程部罐区装置液体装卸二班6个班组“十佳班组”荣誉称号,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标杆示范作用,激发了基层班组创优争先的积极性。
2. 打造标准化装置样板
公司甲醇部气化装置通过“三标”建设夯实设备安全管理基础。一是标准化操作,编制《气化炉标准化开停车模板》,以表格化进一步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和步骤。二是标准化检修,编制《气化炉标准化检修方案》,规范设备检修流程。三是标准化管理,制定《水煤浆气化装置标准化管理细则》,优化装置运行管理,大幅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2021年度,气化装置主要设备气化炉平均运行周期达55天,较2020年延长10天;运行时间少于60天的生产波动7次,较2020年减少5次;气化炉检维修次数大幅减少,2021年气化炉内件仅更换2套,较2020年少更换3套。
公司热电部编制“一书一卡一口诀”,强化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控。一是编制《直接作业环节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手册》,在作业现场悬挂标识牌,将手册内容可视化。二是编制《常用设备检修作业安全措施标准操作卡》,检修作业前按照操作卡落实隔离措施,有效提升了设备和人员安全管理水平。三是编印《直接作业口决》,重点突出动火、临时用电、受限空间等直接作业环节安全注意事项,被全公司推广。
公司建立“三标”建设“回头看”检查机制,巩固样板成果,推动标杆变标准、标准变常态。2022年3月,公司将强化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控、承包商安全管理等7项22条措施补充完善到《“三标”建设指导手册(企业版)》中,形成一套可复制、易推广的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控和承包商安全管理标准。■
作者单位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