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理事会 | 加入收藏
 
首页 |本刊特稿 |管理论坛 |管理批判 |案例·实务 |封面文章 |管理创新 |方法 |企业信息化 |理论·前沿 |管理点滴
微言管理 |精彩推荐 |栏目展示 |关于我们 |投稿须知 |在线调查 |主编信箱 |在线交流 |企管书架|企业家|读书汇
     
   
     
请输入要搜索的文章标题
 
 
  《企业管理》杂志简介:
《企业管理》杂志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 1980年创刊 领先地位
· 庞大的精英受众群体
· 全球视角 本土方案
· 最高发行量48万份 渗透中国企业界
 
   订阅方式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您不妨施展一下您的生
花妙笔,把您的理论、观点和故事叙述得更明白有
趣一些。
3.本刊多年来形成并保持了以案例说话的风格,我
们欢迎作者提供更多新鲜的、原创的案例文章。
4.本刊审稿周期为两个月,对于没有选用的稿件尚
无法一一退稿,敬请谅解。
5.本刊对于作者投稿从不收取“版面费”、“审稿
费”等名目的任何费用。

 
  <<详情查询>>  
 
  投稿邮箱 :E_mail:qyglzz@263.net.cn
 
 
  副社长:王仕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53201
采编中心主任:王黎: 特稿、批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701529
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亮:特稿、方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程丹丹 :信息化·智能化、理论·前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栏目主编:苗榕:案例·实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于静:调研与分析、管理创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编辑:张思嘉:论坛、封面文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更多>>>  
  ·寻找“拖延症”的病根(2022-7)
·2022第一期补白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的七种应用(2021-12...
·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2021-11)
·为什么你总觉得累?(2021-9)
·9个习惯,助你事半功倍(2021-9)
·“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2021-9)...
 
 
     
  更多>>>  
 
 
         
    本刊特稿    
  一位老员工对《人资总监职场之殇》的回复(2019-02)  
企业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19-05-05        
   

  本刊在2018年第11期刊登了《一位人资总监的职场之殇》后,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为给读者提供多方位视角,特刊发该企业一位老员工的回复。——编者



文/北辰



关键词:企业变革  职业经理人  管理心态  换位思考

Mr. Song:
     您好!感谢您为了企业的发展开诚布公,允许老板公开了您袒露心声的信,让我们全体员工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的问题和您推动变革的艰难。作为一名在这家企业已经工作12年的老员工,我的感触颇深。您文中指出的很多问题,我们作为基层员工也能感受到,但任何企业都会存在问题,而对待问题的态度似乎比问题本身更重要。也许我们视角不同,感悟会不同。我站在个人的角度,谈一下想法。
    
职业经理的格局决定成就的大小
     您说过,格局决定了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其实对个人而言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视野,也决定了他的成就的大小。
     您的敬业和人品,企业上下没一个人能说出半个“不”字,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敬佩。只是对于您推出的那些方法举措,当我们提出质疑时,您极其不耐烦,您认为我们只管执行就好,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在您眼里,您是领导,我们必须服从,而且强调如果每一项制度都要去解释、说服,企业还怎么运转?何谈执行力!我相信,您的这些经验在上一家企业取得过巨大的成功,但现在的“土壤”有所不同。为什么这么做,作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适用的范围是什么,利弊是什么,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知道怎样更好地发力和配合,同时我们也能从中获得成长。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鱼”,更希望能学到“钓鱼”的技能。
     成长需要时间。我们需要您的宽容和理解,而动不动就罚,让我们每天看到的是半空飞舞的鞭子,当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往后看时,谁还管前面的方向?您希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但这往往事与愿违。
     当然,您的压力很大,希望通过快速出业绩得到上下的认可,但我们执行层也需要看到清晰的方向。再说制度也只是一个工具,是否合适,在这里工作多年的员工也许更清楚,“鞋子”的大小,脚更知道。
     我们承认,延续多年的习惯做法是有些问题,规模、环节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但那毕竟是上一个发展阶段总结的经验,大家已经习惯了那种方式。而您推出的这些新方法,以前都没接触过,一时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应用。问题在于,当新旧两种观念发生碰撞时,您成了正义的化身,甚至进行道德绑架。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居高临下指点江山,唯独缺少了权变和融合,甚至高层都被您驳得灰头土脸。我们希望您不仅仅是一名指挥官,更是教练或导师,或者是布道者,能融进我们,给我们指点迷津,而不是动辄指手画脚。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因此,一个人的格局和胸怀,将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和未来。
    
职业经理的目的决定合作能走多远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按说一个员工没资格诘问这些,但这种坦率对您未必是坏事。
     您加盟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事业和利益是如何排序的?这两种观念将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考角度和做事方式。
     俗话说,投资与风险对等,平心而论,作为企业对您身上的投资与承担的风险对等吗?当然,站在您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完全是两个概念。企业中,跟您同等职位的老员工,他的工资不足您的1/4,这倒没什么,毕竟这是双方的约定,尽管老员工心里并不平衡。但在此只问您一件事,如果让您拿出100万元或50万元放到企业,然后再任职,您肯干吗?如果不肯说明了什么?退一步讲,如果少给薪资,多给股份您会不会同意?也许您担心到了时候不兑现,眼下这种企业确实也不少,但我们董事长的诚信,您是调研过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不是对自己将来的业绩并没有信心?
     也许正因为您的“临时”观念,导致您受不得委屈,因此感觉不爽后第二个月就要拍屁股走人,害得董事长屈尊二次将您请回,而我们则被骂了个狗血淋头。从董事长的迁就,您能看出他对这份事业的珍视。您失败了,无非换一份工作,而他失败不起,这是他的身家性命,他失败了,东山再起,谈何容易!
     再说我们这些老员工,虽不敢说有什么高尚的追求,同样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我们对这个企业倾注了感情。这个企业点滴的成长,都渗透了自己血浓于水的情感,我们的青春已经与这个企业交融在一起,我们很多人也曾有过其他机会,但我们放弃了。我们把自己的命运像“赌注”一样交给了这个企业,只要这艘船一天不沉,我们就会一直追随。请问,您能做到吗?
     基于目的不同,因此定位不同。在文中,您曾举例职业经理的“保姆”心态,而从我们的角度看您更像一个理智的医生,企业在您眼里则像病人,如此一来二者怎么可能有效融合?其实,企业这个“孩子”更需要的是相依为命的母亲,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您的那些“正确”措施会阻力重重。父母需要的是孩子的稳定,是健康,需要的是循序渐进,在风险面前宁可降低发展速度;而有些医生更倾向于短平快的外科手术,面对的只是一项任务。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破釜沉舟都未必能拼出一条生路,如果内心认为反正不行还有下一站,随时想着退路,这种“打工者”心态无法使其与企业患难与共,就永远不可能带领企业走出泥潭。
     忠诚度决定一个人能否全力以赴。只有双方目的一致,彼此扶助,背水一战,才能人心齐,泰山移,合作也就更融洽、久远。
    
职业经理的自我剖析决定适应性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适合所有的土壤。而职业经理辉煌的历史,只能代表过去,是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环境成就了自己,不能成为炫耀的资本,也许离开了那个平台,什么都不是。
     当然,您的专业能力大家是认可的。据说也曾做过您的背景调查,您在之前的企业过关斩将,业绩不俗,充分说明了您卓越的管理能力。但有时,过往的经验可能是一种“陷阱”。譬如华为成熟的管理制度引入其他企业就一定合适吗?恐怕未必,因为资源、背景、文化和基础都不相同,连薪酬都不一样,也许还没等你严格管理,人都跑没影了。这也正是您平时常说的管理的艺术性。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人无完人,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劣势,擅长和不足。作为新入职的管理者,更应该充分分析自己的强项在哪儿,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弱项在哪儿,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包括了解企业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岗位?职责权限是什么?目前实际管理的现状如何?期望的长短期目标是什么?现状与老板期望的目标差距有多大?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源在哪儿?未来要做哪些方面的变革?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自己有多大的把握能解决?企业文化与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相容等等。适合才是最好的,如果感觉确实不投机,勉强就没有太大意义。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我所理解的职业经理,是能够利用企业的资源,透过自身的影响力激发团队的斗志,然后经过群策群力,引领大家共同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规划与整合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培训能力和统驭能力等,也是区分一个职业经理是否优秀的关键。
     当然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双方只是处在磨合阶段,任何一方都不应该过早做出定论。我们身处的企业毕竟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在各种内外部力量的交织中,成为今天的样子,有些方面甚至是畸形的。但这并不能否认之前沉淀的很多经验的价值。而您的工作方法毫无疑问有待商榷,什么时候您能低下高昂的头颅,放弃自己的优越感,与员工打成一片,也许您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须知完美的合作从来就不存在,彼此要接受有所欠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调整彼此的适应性。因此双方都需要给彼此一个适应的时间,而非急于说“不”。
     俗话说,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往往人圆满了,其事业自然圆满。
    
职业经理的平台调研决定方法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前,日本的管理专家也曾给我们分析过,问题的彻底解决,80%在于了解问题背后的本源和驱动因素,答案在5个“为什么”之后,而不能仅仅着眼于问题的本身。
     您文中阐述的那些问题,说实话我们心里也都清楚。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而您对这个企业调研的时间太短,未必能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成因,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匆忙入手解决,也许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其实这个企业的发展历史我比较清楚,12年前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了这家企业,也先后从事过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我一点点看着这家企业从四五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六七百人,年产值从几百万元到几个亿。这个发展过程始终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回过头来看,的确走了大量弯路,也曾引进过几次职业经理,但都以失败告终。
     引入第一位职业经理时,企业采取完全信任的态度,大家也全力以赴地配合,当时我作为企业重点培养对象就追随于他的鞍前马后。但他单纯地认为,企业的问题无非是制度不合理、执行不到位,远没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以及惯性阻力有多大,而且偏执于自己所谓的管理风格,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了变革,一路狂“砍”,砍架构、砍人员、砍项目,砍到最后把自己也砍成了孤家寡人。在此期间,他甚至将之前多年积淀的流程制度完全抛弃,信心满满地引进了一套所谓成熟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强势推行。这种“休克疗法”在开始阶段尽管头破血流,尚能执行一部分,但久而久之又恢复了原状,直到四面楚歌,那位职业经理落荒而逃,留下一地鸡毛。最后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企业。
     您文中曾提到过,董事长在人事问题上摇摆不定,我来解释一下原因。包括我在内所谓的这些老臣,都是跟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们身上固然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我们曾一起在冰天雪地里带伤盖起厂房,曾为了偷学技术在数九寒天连续一周睡在阴冷潮湿的地下室,曾一个馒头三个人掰开就着凉水吃,甚至在最落魄时曾半年自带钱粮彼此咬牙鼓励。这么多年来大家就像患难兄弟一样,一起磕磕绊绊地走过来。经过多年的磨合,董事长也了解了我们这些人的人品、忠诚度甚至驴脾气,即使我们的观念一时扭不过弯,换您是老板能对我们痛下杀手吗?包括几次引进职业经理失败后,老板也发现到最后还是我们最可靠。关键是我们跟您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期望企业能健康发展,只是观点不同,方法有异而已。换句话说,您就能肯定自己的管理方法一定是最佳和有效的?当您感觉我们在抱守残缺时,其实我们在担心企业能否承担这高昂的试错成本,企业经不起折腾啊。
     您目前面临的这种呆滞僵化的运行机制、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紧张复杂的人际关系、人心涣散的组织环境,是企业长期管理不善导致的结果。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管理基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资源条件下,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而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均来源于深入的调研,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换句话说,如果这些问题都像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早就解决了,也无需花高薪外聘您或其他职业经理了。
     因此,平台调研的深入程度和准确程度,将决定后续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职业经理的魅力决定工作的配合
     自您进入企业后,看到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让我们感觉您更像是在抱怨,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甚至为了证明之前管理者的无能。您在无意中已经将原有的那些管理者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退一步说,一个企业有问题难道不是正常的吗?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再者,如果这个企业没有独特的生存能力,何能生存了17年仍屹立不倒?
     不客气地说,我们也像您一样,渴望这家企业能走向辉煌,甚至这种迫切心情远远超过您。但在您的字里行间是大家工作的不够配合,那既然目的一样,为何又出现这种状况?
     其实反问一下答案就出来了。凭什么让我们信任你?您让我们看到的希望在哪儿?如何让我们心甘情愿地追随您? 
     诚然,三个月的时间毕竟太短,远没有达到彼此了解和信任的程度。但当您习惯说“你们”而不是“我们”的时候,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尽管看上去这有点小题大做,但您扪心自问,您内心是否过了与企业共进退的那道坎?而工作配合背离的逻辑是,当一个人不能全力以赴时,就会感情投入不够,就难以获得对方的认同,对方就会观望和怀疑,进而不能赢得足够的信任,所以支持力度不够,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管理上对事不对人,其实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至少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不现实。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其复杂程度远非表面所见。您知道上月您下令开除的那个“刺头”技工,其实是我的外甥吗?恐怕没有想到吧?连老板开除他都要掂量掂量,而您上来二话不说就给“咔嚓”了。您还知道高管们有多少个亲戚在这家企业里和他们担任的职位吗?您纵然可以法不容情,我纵然可以大义灭亲,但您的做法总让人不舒服。毕竟管理基于人的基础,不同于冷冰冰的机器,工作的配合包含了更多的是人性。这件事如果您能事先告诉我,我会让他向您道歉,并且支持让其变成全厂的负面典型,也许那样对您变革的顺利推动更有利吧?
     不知您是否反思过,您所选择的工作措施是否过于激进?您选择的推进方式是否需要权变?这个世界并非看似对的就一定对,关键在于不同的角度。
     因此建议您常怀敬畏之心,以谦卑之姿去多了解、分析、学习和借鉴这家企业曾经的经验,与自己的思想糅为一体,然后团结大多数,激发他们的积极能动性,并在您的指导下,共同深入地分析问题的根源,之后再一同探讨解决之道,这样路才会越走越宽,最终赢得大家的尊重和工作上的鼎力支持。
    
     其实,公司上下也都很清楚,企业目前正面临一个艰难的“坎”,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个瓶颈能否突破,意味着企业未来能否生存。单靠原来这些人根本无法越过这个“坎”,因为我们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且也涉及复杂的利益纠葛等。而这次蜕变的阵痛,也是为过去错误买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包括董事长、管理层甚至基层员工的观念都需要转变。无论我们在思想上是否已经准备好,但严峻的市场形势已经容不得我们等待,深重的危机正扑面而来。
     我写这篇回复,也许包含着私人的情绪,甚至观点未必正确。但从员工的角度,我更希望您能留下。您的能力大家是公认的,只是方式上需要稍做调整。您的措施的有效性,也逐步开始显现,只是大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您报告中提到的这些问题,恰恰是您的价值所在和施展抱负的机会。希望您能给企业点时间,也给自己多一个机会。企业需要您,员工需要您,老板需要您。■
    
一位老员工
2019.2
 


编辑 王黎
 

   顶(1283)  踩(1353)   查看次数:(12814)   
 
    更多>>>
  本刊特稿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图谱(2024-3)
·宁高宁经营企业“1〜10”
·高质量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2024-3)
·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2...
·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企业成长与变革(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路径(2024-2)
 
 
    更多>>>
  管理论坛
·从精益生产发展史看中国式生产管理(2024-3...
·卓越中层领导力五项修炼(2024-2)
·三招减少形式主义(2024-2)
·当“佛系”员工遇到幽默领导(2024-2)
·直播行业固化倒计时(2024-1)
·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2024-1)
 
 
 
    更多>>>
  管理批判
·你为“知识付费”买单了吗?(2023-10)
·老干妈“老”了吗?(2023-10)
·警惕管理者错配(2023-9)
·“凉白开”的重重危机(2023-9)
·野性消费退潮爆红品牌如何长红?(2023-2)...
·“迪王”加冕之路的内忧外患 ——基于供应...
 
 
    更多>>>
  案例·实务
·专业化整合:优化国资布局(2024-2)
·保利集团“5+1”业务体系(2024-2)
·“五化”改革“山能样本”(2024-2)
·一场业绩倍增的顾问式营销大戏(2024-1)
·兖矿能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024-1)
·太极绵药“五位一体”企业文化(2024-1)
 
 
 
    更多>>>
  盈利模式
·周庄:打造“中国第一水乡”(2020-07)
·盈利原理 ——透视商业的本质(2014-04)
·探索制造业服务化之路(2014-04)
·黄太吉煎饼的盈利逻辑(2014-04)
·用现金流模式检测盈利模式的“质量”(2014...
·新东方盈利模式的先天性缺陷(2014-03)
 
 
    更多>>>
  封面文章
·淮河能源:打造新型能源集团(2024-3)
·开投集团:激发创新活力 赋能产业升级(202...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打造全国一流绿色能源企...
·“旧我”到“新我”,河钢颠覆式商业模式变...
·“茅台管理” 塑造世界一流品牌(2023-10)...
·“五满”治企理念推动百年徐矿高质量发展(...
 
 
 
    更多>>>
  管理创新
·深圳供电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ESG理念的应...
·科创企业全员绩效考评模式 ——以长江环科...
·中国核电“核”谐之美理念与实践(2024-2)...
·闲废物资拍卖全链条服务(2024-2)
·改进型逐级分解法提升绩效(2024-2)
·“三新”破解民航企业减碳困局(2024-1)
 
 
    更多>>>
  方法
·招标采购全流程风险管控(2024-3)
·风险导向的TPM本土化应用(2024-3)
·洞察与解码客户价值主张(2024-3)
·识别高潜力人才(2024-2)
·活用TRIZ解决项目管理冲突(2024-2)
·好机制成就优秀营销团队(2024-2)
 
 
 
    更多>>>
  企业信息化
·数字化战略发展五维度(2024-2)
·数字化变革中的存胜之道(2024-2)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与系统落地(2024-1)
·国企人力资源数字化全景图(2024-1)
·AIGC能为品牌营销做什么?(2024-1)
·人工智能,谁主沉浮?(2024-1)
 
 
    更多>>>
  理论·前沿
·学践结合构建“四四三”动力模型(2024-2)...
·国有企业虚假贸易新特征及风险防范策略(20...
·中国海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
·集团管控:集权有度 分权有道(2023-12)
·海外员工“三导”工作研究(2023-12)
·对外服务型企业“走出去”路径探索(2023-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企联合网 中国投资协会 中国工商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经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青网 中国日报 中经网 《经济管理》杂志
 
加入理事会 | 市场活动 | 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 :qyglzz@263.net.cn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cecm.net
京ICP备1200812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