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理事会 | 加入收藏
 
首页 |本刊特稿 |管理论坛 |管理批判 |案例·实务 |封面文章 |管理创新 |方法 |企业信息化 |理论·前沿 |管理点滴
微言管理 |精彩推荐 |栏目展示 |关于我们 |投稿须知 |在线调查 |主编信箱 |在线交流 |企管书架|企业家|读书汇
     
   
     
请输入要搜索的文章标题
 
 
  《企业管理》杂志简介:
《企业管理》杂志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 1980年创刊 领先地位
· 庞大的精英受众群体
· 全球视角 本土方案
· 最高发行量48万份 渗透中国企业界
 
   订阅方式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您不妨施展一下您的生
花妙笔,把您的理论、观点和故事叙述得更明白有
趣一些。
3.本刊多年来形成并保持了以案例说话的风格,我
们欢迎作者提供更多新鲜的、原创的案例文章。
4.本刊审稿周期为两个月,对于没有选用的稿件尚
无法一一退稿,敬请谅解。
5.本刊对于作者投稿从不收取“版面费”、“审稿
费”等名目的任何费用。

 
  <<详情查询>>  
 
  投稿邮箱 :E_mail:qyglzz@263.net.cn
 
 
  副社长:王仕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53201
采编中心主任:王黎: 特稿、批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701529
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亮:特稿、方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程丹丹 :信息化·智能化、理论·前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栏目主编:苗榕:案例·实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于静:调研与分析、管理创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编辑:张思嘉:论坛、封面文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更多>>>  
  ·寻找“拖延症”的病根(2022-7)
·2022第一期补白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的七种应用(2021-12...
·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2021-11)
·为什么你总觉得累?(2021-9)
·9个习惯,助你事半功倍(2021-9)
·“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2021-9)...
 
 
     
  更多>>>  
 
 
         
    本刊特稿    
  2019关键词里看管理(2020-01)  
企业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20-05-06        
   

一个关键词,一类现象,一种生活,一番心情。每逢岁末年初,又到年度盘点时刻,人们喜欢将365天的各种滋味浓缩进言简意赅的几个关键词。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企业界发生的大小事件尤为精彩纷呈。时光无痕,而那些耐人寻味的事情,自当沉淀在心。为此,我们照旧撷取几个关键词,仅是管中窥豹,旨在唤起您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共生  长期价值主义  数字经济  美国工厂  华为  产业互联网  减税降费  5G


共生,企业的共同选择


伴随数字技术普及速度加快,企业已经无法“独立创造价值”,那些坚持守护自己的竞争壁垒的企业或早或晚将被卷入泡沫的虚幻中。



文/陈春花



     无论是华为、海尔、美的、联想、谷歌、IBM这类“大而稳”的组织,还是阿里巴巴、腾讯、亚马逊这类“快而强”的组织,以及新创立发展的韩都衣舍、途家网、滴滴这类“新而美”的组织,它们的成功都来自更贴近顾客需求的投入,它们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深,深入到顾客无法离开;它们把产业链创建得更易融合而具有多利性,使得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愿意开展合作,共同为产品和服务付出;它们的组织更加富有弹性,经得起市场变化带来的震荡并能够寻找机会实现突破;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把组织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集合到价值创造的方向上,凝结成更广泛的集体智慧,从而形成一种强助力,推动它们前行,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概括说,“共生”成为它们获得数字化时代新发展的共同选择。
     德鲁克曾经说过,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价值链”理论中表示,在经济活动中价值链无处不在,上下游组织间存在行业价值链,组织各部门各业务单元之间存在组织内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组织最终能够实现的价值产生影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从单向的价值链的角度理解和思考组织发展的问题,甚至简单地认为只有生产制造才是创造价值的中心环节,处于中心环节的组织才是所有价值创造的源头,而经营活动的下游环节、价值链以外的顾客以及合作伙伴都被认为是次要的部分,只要中心环节贡献自己的力量,整个价值链便拥有了竞争优势。
     美国学者诺萨贝斯·穆丝·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曾经提出“协作优势”的观点,在她看来,具备卓越的建立、保持广泛协作关系的能力,对提高公司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确如此,离开协作,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独立生存,因为任何组织都处在复杂的产业网络中,不同的组织联合起来,才能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当今社会的主流已经明显地向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转移,在这样的时代主旋律和趋势下,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无法离开行业内、行业间组织的合作,更无法脱离顾客的价值参与。
     协作对原有的商业环境进行了升级和重构,封闭、孤立的组织管理模式开始无法适应环境,组织之间的竞争必须变为基于合作的竞争,甚至需要转变为基于合作离开竞争的模式,合作的优势不仅在于融合合作系统中每个组织的竞争优势,而且在于优化组织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好地激发每个组织的活力,最终表现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合作的要求下,相同领域甚至不同领域的组织不再是竞争对手,而转变为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顾客参与价值创造、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以及市场激烈竞争的过程中,组织需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将传统的价值链创造价值模式转变为命运共同体合作创造模式。众多成功的商业实践表明,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组织带来的价值明显提高,它将顾客的需求与高效的供应体系相连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合作各方的无缝连接,可获得更高效率。现实的选择导致了一种全新的组织逻辑生成,我们将其称为“共生型组织”。
     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代表的是多种不同生物之间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共生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由此延伸出的共生型组织,意为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组织之间基于协同合作进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通过共同激活、共同促进、共同优化获得组织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尽管共生不可避免地带来冲突和分歧,但它从更大程度上强调了共生组织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实现彼此更优越的进化循环。
     就本质而言,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创造和跨领域价值网的高效合作组织形态,其网络成员实现了互为主体、资源共通、价值共创、利润共享,进而创造单个组织无法实现的高水平发展。共生型组织的生态网络摒弃了传统的单线竞争的线性思维,打破了价值活动分离的机械模式,将理解和创造顾客价值作为组织的核心,进而使创造价值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的组织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以及有机互动。
     今天,随着数字化不断发展,我们更深地理解到,企业想通过独享技术优势和信息获得竞争优势,几乎不太可能。正如科特勒所言,“把独享当作目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包容性才是商品游戏的新主题。”伴随数字技术普及速度加快,企业已经无法“独立创造价值”,那些坚持守护自己的竞争壁垒的企业或早或晚将被卷入泡沫的虚幻中。
     这也启发我们去理解数字化时代对企业组织的要求。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组织从单一的线性协同模式转向跨组织的多维协同模式。组织强调开放性和互联性,与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其本质追求便在于创造多维协同模式下的跨领域共生价值体,打造开放合作式的有机生态系统。基于合作和价值共创所形成的组织资源共享、利润共赢的群体性有机系统,打破了组织传统竞争模式体现的单向线性思维,是一个双向或者多向的思维模式,它使得有机系统中的组织个体可以开展基于自身优势并为成员贡献价值,融合共生伙伴资源的网状发展。
     正是这样的合作关系,相互激发、高效互动产生出更多的价值创造,这些价值创造不仅仅帮助了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也给自身带来了超出组织原有能力所能创造的价值。共生过程是组织的共同进化过程,组织在共同发展中不仅实现了整体的利益追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每个组织的利益追求,从而让组织成员在多个方面获得成长,并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多互动的关联以及更加开放的格局。■
作者系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长期价值主义,企业家的一场修行


从机会成长转向战略成长,从野蛮成长转向文明成长,从规模成长转向品质成长。



文/彭剑锋



     “长期价值主义”,是2019年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出现的高频词。所谓长期价值主义,就是确立宏大而长远的目标价值追求,长时间为之奋斗,心无旁骛,以足够的耐心和定力,长期坚持做好心中认定的事情或事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长期价值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而又最宝贵的思维方式,长期价值主义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长期价值主义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内在动力。
     为什么要倡导长期价值主义?从宏观上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单一的以GDP为核心的短期政绩价值导向、快速致富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粗放式投入与浪费;单一的对物质财富增长的追求,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并没有带来民众幸福感的提高,显然,这种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只有奉行长期价值主义,才能引领中国经济转换发展动能,以创新与人才驱动中国经济走出追求短期GDP规模发展的陷阱。
     从微观角度看, 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要适应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环境,要提升企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生存能力,要抓住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战略新机遇,企业家与企业必须回归初心,回归价值观,必须进行认知与思维的革命。其中企业家最需要改变的,就是要建立长期价值主义思维。企业家要善于抓住机会、顺势而为,但不能过度奉行投机主义,如:急于求成,毕其功于一役,赌一把的心态;走捷径、挣快钱、捞浮财的思维惯性;盲目多元、不专注、不聚焦的成长路径;舍不得在人才、技术、管理这些需要长期投入的要素上下本钱,不关注产品如何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等等。
     企业家回归长期价值主义,就是回归客户价值,回归企业对长远发展的追求。中国有少部分拥有长期价值主义的企业,如华为等,这使得它们拥有了全球竞争力。虽然许多中国企业把产品卖到了全世界,但真正具有全球视野和格局的企业家并不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总体来说微乎其微。2019《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含港澳台)数量达129家,超过了美国上榜企业数量,但客观上讲,绝大多数上榜的中国企业本质上还是“500大”,称不上“500强”,它们在产品技术创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品牌价值与盈利能力方面与欧美企业差距仍然很大。这些中国企业还是依靠低劳动成本优势、高资源投入,没有真正在技术、人才、品牌、管理这些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要素上下功夫。这导致长期价值主义缺失,许多企业做大以后,离客户越来越远,越来越失去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及对客户需求敏捷反应的能力;众多企业还是机会导向,战略定力不足,战略不专注、不聚焦,盲目多元化,最后打得一手烂牌,一地鸡毛。
     在确定与不确定的复杂新时代,中国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奉行长期价值主义,从机会成长转向战略成长,从野蛮成长转向文明成长,从规模成长转向品质成长。长期价值主义是一个常识,但要做到很难。企业的长期价值主义不是一句口号,一碗心灵鸡汤,而是一种企业的坚定信念及脚踏实地的长期价值主义行动。概括起来,长期价值主义包含十个方面的内涵与企业行为。
     1.长远的眼光与远大的目标价值追求。长期价值主义就是不忘初心,使命驱动。企业家要从做生意到做事业,不做短期变现的投机生意,追求可持续盈利能力,追求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坚信的,相信自己相信的。长期价值主义既是一种情怀,也是迈向成功、脚踏实地的长期艰苦行动。长期价值主义是企业家的一次长期的修行,这需要企业家及高层领导团队重塑使命与创业激情,敢于走出小富即安的舒适区,突破现有资源和能力,制订足够高远而激动人心的目标,且自己坚信。
     2.客户第一的文化价值取向,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致力于赢得客户忠诚,追求品牌长期价值增长。这就需要企业不是以领导为核心,以短期从客户身上捞钱为目的,而是真正围绕客户做有价值的事情,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与流程。
     3.做企业是一场马拉松,拼的是实力和耐力,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耐心;需要踏实耕耘的长期价值主义行为,扎根市场与客户,深耕客户关系,舍弃短期利益,选择更持久、更有价值的长期业务。企业家与企业要能抵御与战略不相关的投机机会的诱惑,聚焦战略,按产业生态思维建立共生组织。
     4.长期价值主义意味着用很长的时间去打造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为未来长期发展舍得投入,注重打造软实力,注重培育核心能力。企业要对人才、技术、管理等要素舍得投、连续投、长期投。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内功,注重能力的长期磨炼、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5.创造阳光利润、享受坦荡生活。企业家与企业要对法律和规则存有敬畏之心,并愿意付出遵纪守法的成本,致力于打造良性的政商关系。
     6.构建利他共生的产业生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合作伙伴不是吃干榨尽,而是为生态赋能,让合作伙伴及整个生态体系挣钱。
     7.长期艰苦奋斗的文化,持续激活人才的机制,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注重人才的长期培养与职业发展。
     8.建立长期绩效导向与人才长期激励计划,不急功近利,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发展,与人才建立共创共享长期发展机制。
     9.奉行产品主义,注重技术创新,挖掘存量价值,靠产品品质与服务体验制胜。
     10.变革创新的文化。企业家及高层要能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能经受住挫折与失败,即使面临大苦难、大悲痛,也不放弃梦想与追求。■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华夏基石咨询集团董事长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新技术应用最前沿的一部分,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各国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已经是大势所趋。



文/袁宏伟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对传统产业将带来从业态结构到组织形态,从发展理念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和突破。数字经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及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正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不过相较于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和推进速度,我国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期,特别是制造业等领域,数字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将成为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指信息通信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后者主要指传统产业由于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国来说,数字经济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不仅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放眼全球的数字经济浪潮,抓住机遇,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统计显示,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将达到22.5%,面对如此庞大的经济诱惑,不少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一轮新“淘金热”。英国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旨在建设数字化强国;德国提出“数字战略2025”,明确了德国制造转型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思路;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最大限度地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促进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新技术应用最前沿的一部分,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各国经济向数字经济迁移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数字化创新持续迭代,数字化新业态加速涌现,数字经济不断创新。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在GDP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4.8%,网民规模达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移动通信产业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新兴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突破。
     以广东为例,广东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数字经济大省。据权威机构测算,2018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31万亿元,约占全国1/8,居全国第一位,占GDP比重超过40%。并且从近年来看,广东数字经济的规模增长迅速。这背后受到政策的大力推动,如广东相继出台实施了互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动计划或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已成引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尤其数字产业不断发展。”广东省工信厅有关人士表示,广东数字产业基础雄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等规模全国领先,具体而言,2018年广东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3.86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也首次突破万亿元。不仅如此,近年广东产业数字化也突飞猛进,2018年全省规模约2.7万亿元。同时,广东还累计有5000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并培育汇集了诸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此外,广东的数字化治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位居全国第一位。
     同时,2018年11月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出台,其中提到,“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根据规划,除了政府部门间的数据打通之外,还将建立超过100个维度的自然人、法人数据“画像”,为企业群众主动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政务服务。那么,下一步,如何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首先,必须坚持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传统产业融合的原则,用创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要将制造业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加快重点制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型。
     其次,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基础设施是平台,而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三足鼎立支撑数字经济。其中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也是数字经济的新引擎。要将数据的治理价值、社会价值、生产价值、行业价值、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民生价值、个人价值等体现出来,应用起来,建成数字经济的多种业态,这才是一切工作的终极目标。
     三是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四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推动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全流程应用,形成协同设计、云制造、虚拟制造等新制造模式。
     五是互联网企业在坚守责任的同时,更要做主流价值的裂变器、正能量的放大器、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让互联网成为推动社会更快进步的强大动力。
     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利于形成生产、流通、消费“三位一体”的共享经济生态链,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不断打造新增长点、新动能。■
作者系广东省工信两化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广东省信息消费协会秘书长、广东省CIO联盟秘书长




美国工厂,链接东方智慧


妥协不是退让,而是充分理解对方需求基础上的和解。



文/李妍菲



论坛上的“麻雀”
     每年中国企业联合会牵头举办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期间,麦斯特公司都联合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一带一路人力资源管理论坛”,2019年,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助推企业走向世界”,旨在研讨如何通过人力资源创新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彼时,正值奥巴马夫妇担任出品人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全球引发关注,尤其在中美贸易谈判背景下,该片也将率先走出去办厂的福耀玻璃推到了风口浪尖。福耀去美国投资办厂,笔者也很荣幸能应邀参加了工厂启动仪式,非常清楚“美国工厂”是正常的纯商业行为——汽车玻璃销售需要靠近市场,而企业是跟从市场,服务用户的,这种商业逻辑在纪录片中有意无意被掩盖了,而冲突被叙事更多地引向超出经济活动的范畴,显示大量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方面的管理文化上的差异,甚至对抗。即便如此,多年人力资源行业经验仍然让笔者敏感地察觉到“美国工厂”是只麻雀,抓住它,解剖它,也许能让大家更清醒地认识当下,更智慧地面对未来。事实上,放飞出的这只麻雀果然点爆了500强人力资源论坛,它成为中国企业“一带一路”上的路标,对它的研判、分析和借鉴等被后续跟进的众多媒体关注和报道。
     在论坛上,笔者专门连线在美国代顿的福耀玻璃总经理刘道川,他特别说明福耀美国工厂历经三年打造,销售年均增长30%,利润翻番,已成为福耀旗下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给当地贡献了巨大的税收,解决了当地大量人口就业。时间印证了福耀投资的成功,也兑现了对股东和美国地方政府的承诺。但三年之前,刘道川坦承面临许多冲突,妥协是一种和解。
    
冲突源于选择性视角
     纪录片中大家看到作为投资者的福耀创始人曹德旺讲求效率,注重成本,但笔者却深知作为企业家之外,他的另一个角色是慈善家,他同情失业者,乐于分享,注重员工福利。在工厂开设之初,笔者曾去参观,看到一些老外在吃饼干、聊天,而中国员工都在很严谨地工作,笔者于是建议曹总是否考虑从中国多外派一些员工过去,他却坚持就业还是以本地化为主,“他们会做出改变。”他愿意将发展空间和未来留给当地人。刘道川连线时介绍,如今福耀美国工厂中美国人占了95%以上,中国人只在其中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管理也都以美国人为主。
     事实胜于雄辩,当年部分美国人士与当地组织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在三年前,他们忐忑、焦灼、不相信,一心想通过工会谈判、博弈来给未来要保障?殊不知对于企业而言,初创时期效率提升是第一要务,过于强调劳工利益无异于竭泽而渔,只有企业的健康运行才能保证最多数人的利益。
     几十年前,福耀在中国的工厂就全部配备了车位,因为曹德旺那时就相信他的员工有一天都可以买得起车,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初心和志向。很遗憾,对于曹总的这一面,部分人士、组织选择性忽视,他们更相信通过对抗施压去抬高价码、签下契约,做事先约定。而在创业阶段,企业只有成功,才能考虑其他。笔者想起中国“借牛分牛”的故事,一家兄弟争遗产,要把17头牛分给3个儿子,要求老大得总数的1/2,老二得总数的1/3,老三得总数的1/9,由于无法分配而争吵不休。这时智者出现了,借了邻居一头牛来分,刚好老大得了9头,老二得6头,老三得2头,最后剩下的一头还给了邻居。这就是中国式的智慧,按照美国的方式来分牛的话,只能把牛劈成多份,三兄弟来分牛肉。而曹总只是用了中国“借牛”的智慧,并不是借工会,因为这时候工会介入可能就把“牛”给弄死了。
     精研企业文化的陈春花教授近年一直倡导融合共生的企业发展新思维,认为未来的组织应该是一个共生型组织,企业战略要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这是基于数字经济崛起而作出的判断,也是对组织认识的延展。究其实,组织不就是命运共同体?!而企业作为组织之一,概莫能外,无论中西。但在现实中,即使回到这种传统而简单的认知,有时都显得困难,人们往往被利益、立场、社会团体、文化偏见等林林总总绑架,撕裂了共识。
    
链接东方智慧
     中国式“借牛分牛”的智慧或许能为冲突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融合共生的组织文化也可以促进利益各方从对抗走向协作,而对于如何规避选择性视角盲区,笔者则更愿意分享麦斯特倡导的朋友文化来化解。
     中国文化讲求伦理,礼仪纲常维系了社会秩序,有激进者批评其中的等级观念与现代伦理不符,撇开其中的争议,五伦中有一伦却是基于平等的人格,这就是朋友关系。“朋友有信。”(《孟子》卷五 《孟子·滕文公上》), 道出朋友之道在信义,有信,守信,可信赖,才能建立平等的关系,因此曾子常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来每天自我反省。相信、信任是朋友的基本含义,相比契约,可以说它缺乏精确的利益量度,但往往也因此可以跨越鸿沟,聚合资源,实现梦想。无数中国草创企业得益于此,崛起一方。无论是内部伙伴不离不弃的共同奋斗,抑或企业之间相扶相携的风雨同舟,朋友文化将人性中的“善”发扬光大,而这种“善”正是朋友之道的内涵。古人早就指出,朋友之道,在于择善。曾子曰:“以友辅仁”,荀子曾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来说明,即使是言行不正的人,若其周围的朋友都是行善、仁义之人,也会让其渐渐变好。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言,这是一个向内求得力量,向外获得共生的时代。朋友就是互相成就。
     倡导朋友文化,让企业做大,也能让企业更好地走向世界。刘道川坦言,身为调解者、沟通者,最关键的是在冲突中学会Compromise(妥协),妥协不是退让,而是在充分理解对方需求基础上的和解。如果以朋友角度,相信这样的和解,那么沟通就会顺畅许多,部分抱有成见的美国人士和组织就能放下偏见去着眼未来,而中国的管理者也能从共生的角度,借助各种渠道去对接和平衡利益方的诉求。■
作者系麦斯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HR公益平台发起人

 


华为,活着是硬道理


华为没有成功,它只是走在有自身特色的前进道路上;华为更没有完美,它只是在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文/杨杜



     2019年可谓华为公司的多事之年。这家刚刚进入而立之年的年轻中国公司,以不同寻常的步伐登上了世界舞台。
     过去只和电信运营商打交道卖交换机的To B公司,成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卖手机的To C公司;过去蜗居深圳不知名的民营小企业,成了“不仅仅是世界500强”的世界级公司。上至国家之间,下到吃瓜群众,窄到街谈巷议,宽到网络媒体,一年之间华为的话题好像没断过。突如其来的危机,使任正非也不得不由过去只见客户不见媒体,变成了媒体常客。


     前几天整理照片,偶尔翻出了一张2002年美国企业战略学家波特访问华为时,笔者和任正非、波特等七人的合照,想起了波特的“五力模型”。抚今追昔,强烈感受到今天的华为,早已超越了“五力模型”的范围,直面“七面来风”的压力。笔者曾提出建立在“五力模型”之上的“七力模型”(见图),目前华为遇到的,恰恰就是来自政府的政策法规变化威胁力和合作者能力的巨大挑战。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政策法规变化威胁力来自国外,这个合作者的风力又如此强劲。
     从多事之年的2019开始,不屈的华为进入了一个成长新阶段。笔者把华为公司31年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见表)。
     华为的成长史,是一个基于不变的核心价值观的持续变革史,是一个基于以客户需求为灵魂的、以无生命的管理体系为体魄的、以建立生态体系为战略目标的企业进化史。
     任正非最近讲:世界上没有永远成功的公司,有一本书名为《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下一个倒下的一定是华为,华为不可能永远顺利地成长。笔者认为灾难是财富,华为在2019年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大进步,未来的风险可能减少一点了。
     老子曰:上善若水。补曰:其质不争。这里有华为的共生理念。老子曰:大白若辱。补曰:其色不纯。这里有华为的灰度管理。老子曰:大直若屈。补曰:其形不固。这里有华为的熵减组织。
     华为没有成功,它只是走在有自身特色的前进道路上;华为更没有完美,它只是在坚守自己的价值观。
     华为对谁好?做企业总要有个核心价值观选择,千万别说“要兼顾!要平衡!”的空洞原则,也别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广告词。
     华为对客户比对员工好——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不以员工为中心。故你会听到华为离职员工对华为的怨言,甚至官司,客户对华为倒是比较满意。
     华为对奋斗者比对投资者好——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不以有钱人为本。华为不打算上市,对风投和投行的钱也不大在意,故外部投资者老找不到感觉。“奋斗者会有牺牲,投资者只有亏本”。
     华为员工对公司比对家人好——华为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华为员工聚焦工作,加班加点,经常轮换工作地点,不知道把家安在哪儿好,孩子也照顾不好。但比起将士出征时亲人三不要问:“不要问我去哪儿,不要问我去多长时间,不要问我去干什么”,这又算什么!
     华为对贡献者比对股东好——华为重知本,不重资本。对内部股东的配股封顶,实施TUP制度,不断拿出股东的分红用于激励有贡献的员工。给拉车的鼓足劲儿,给火车头加满油,决不让“雷锋”吃亏!
     这就是华为的价值观选择和排序,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有人可能认为做企业关键是盈亏问题,了解华为的人,熟知其“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但可能不太了解华为的另一句话:以生存为底线。生死问题大于盈亏问题,这才是企业家的思维层次。经过2019年的风风雨雨,人们可能更能了解任正非讲的“做企业,活着是硬道理”的内心。
     华为是一座高压不折,初心不忘,荣光不迷,脏水不进的中国尊。
     华为,是2019年度的关键一词;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史上的关键一页!■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产业互联网,重塑管理


产业互联网将是第四次管理革命的新引擎,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态化的管理新时代正在到来。



文/曹仰锋



     2019年,产业互联网(又称“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根植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界共识,这不仅点燃了产业互联网的市场热度,更加快了产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重构,催生了新一轮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和管理革命遥相呼应,相辅相成,产业互联网也正在重塑企业的管理模式,孕育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
     目前,我们迎来了第四次管理革命,主题是价值共生。未来的20至30年,产业互联网将是第四次管理革命的新引擎,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态化的管理新时代正在到来。产业互联网以“产业+互联网”为主旨,以产业和企业为主要实施主体,以数据为核心资源,通过互联互通的智能设备,利用各种前沿技术重构产业价值链,以及企业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管理模式,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升级,实现企业内外协同、价值共生,从而构建繁荣昌盛的产业生态命运共同体。
    
战略即生态:打造“价值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产业互联网时代,“战略即生态”。未来的企业只有两种命运,要么生态化,要么被生态化。前者是大型企业的生态战略,后者则是专业化企业的生态战略。
     笔者将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的生态系统定义为:是以资本、数据、知识为连接力,以共享、共治、共益为竞争力,以战略生态、平台赋能和价值共生为驱动力,由拥有共同愿景和使命的生态企业、专业企业和用户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价值共生体”。在这种生态体系中,生产关系将从零和博弈关系向命运共同体转变,从线性竞争转变为生态共赢,各方通过共同整合产品和服务共同创造价值,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共生共荣的新生态。
     产业互联网下的生态战略本质是开放、连接与共赢。未来的生态系统将由大型的平台企业和专业化企业共同构建。比如,2019年11月,腾讯在其21周岁生日之际,发布了“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新使命和愿景。马化腾认为伴随数字化进程,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腾讯坚持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将社会责任融入产品及服务之中,同时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助力各行各业升级,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腾讯正在面向产业链合作伙伴不断开放其平台能力,正在成为生态系统中的“连接器、赋能器”。
    
数据即资产:持续创造价值的核心动力
     产业互联网时代,数据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它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助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核心动力。数据更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掌握数字主权、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战略性任务。 产业互联网时代,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将会产生海量数据,数据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各种物体、人类社会和整个环境的行为,还将成为价值创造的核心动力。从数据分析中获得新价值,使得整个产业生产活动更加经济化、智能化,提高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决策的能力,实现经济活动降本增效。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其占有数据的规模、数据的活性以及对数据解释和运用的能力。企业核心的生产资料将是数据,新的计算技术与应用正在将过去以“流程”为核心带向以“大数据”为核心,作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及大数据处理能力会成为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新大脑”。
     让“大数据”产生“大价值”的核心是让数据流动起来,让“数据流”产生“价值流”,从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正是数据平台的战略定位和核心功能。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认为,产业互联网的基础是大数据,但不能仅仅关注大数据,还要关注小数据,即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小数据是什么,只有找准了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小数据,才能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海尔所构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平台)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与共享的基石数据平台,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生态网络提供有机物质,这种有机物质就是“数据”,通过对大数据、小数据的深度挖掘为用户创造个性化的价值。
    
平台即赋能:构建繁荣昌盛的生态系统
     产业互联网时代,赋能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平台生态企业以共享、共生、共赢等为价值理念,通过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引导汇聚产业服务资源,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赋能,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赋能的重要载体,它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需求解决方案为目标,可以为产业运营赋能、业务管理赋能、生态价值赋能。
     互联网平台经济将成为一种生产力新的组织方式,赋能平台可以在产业层面提供供需之间的智能协同,让业务场景通过新技术应用产生高效、智能的协同,实现产业生态整体的降本、增效、提能。产业互联网时代下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数据+协作+创新”,未来的企业组织更加扁平化和去中心化,更加鼓励个体的创新。比如,华为采取开放合作的策略,聚焦“联接+云+EI”,为企业提供赋能平台Fusion Plant,从而提供完整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场景解决方案。
    
场景即价值:拓展无处不在的价值空间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竞争将从产品竞争转型为场景竞争,场景将成为产业互联网创造价值的重要载体。谁拥有场景,谁就拥有了未来创造价值的制高点。通过构建丰富的场景,数字化产品能够与终端用户直接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终身价值,并通过终端用户的场景体验找到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的全新路径。
     用户体验是场景价值的核心,用户体验场景从洞察用户需求出发,通过“端云网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在多个触点上与用户建立全连接。其中,“端”是指终端产品,包括服务;“云”是指云服务,包括数据中心、数字大脑、应用平台等;“网”是指围绕用户需求和体验而构建的开放、协同、交互的价值创造网络。
     海尔将为用户创造全场景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作为战略转型方向,推出了U+智慧生活3.0。这是以云脑升维、UHomeOS操作系统和场景定制为核心的物联平台,该平台可以面向不同家庭不同需求的生活场景,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响应的差异化场景定制。■
作者系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

 


减税降费“大礼包”


一项项具体、可操作、能落地的减税降费政策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直接而深刻。

 

文/袁雪



     2019年,我国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为企业减负担,为发展增动能。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新增减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改革新增减税7035亿元(其中,2018年5月1日调整增值税税率翘尾减税1184亿元,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减税5851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1827亿元,个人所得税两步改革叠加新增减税4426亿元。
     2019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持续发力。1月,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小微企业迎普惠性减税;4月,下调增值税税率;5月,降低社保费率;7月,全面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一项项具体、可操作、能落地的减税降费政策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直接而深刻。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16%下调至13%后,企业对新一轮减税政策知晓度高,对增值税降低税率政策最为关注和认可。2019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新增减税4738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31.36%。减税政策对降低制造企业成本作用明显。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下降4.1%;企业所得税增长2.7%,增幅同比回落9.8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29.7%。三种主体税种同比下降或小幅增长,全年预计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在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企业稳岗就业的支持力度。减税政策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实施普惠性减税政策的同时,还针对性地实施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结构性减税政策,企业投资和研发意愿明显增强。税务部门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45%的制造业纳税人将减税降费红利用于增加研发投入。税务部门监测的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3%,增幅较2018年全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小微、民营企业获得感强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为此,各部门纷纷为民企“输血”。财政部:在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出台更大规模、幅度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央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推动成立10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等等。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在内的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9644亿元,占新增减税总额的64%。可见,民营经济纳税人是减税政策受益最大的群体,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受益对象大多是民营经济。2019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享受该政策新增减税1619亿元,占比为88.61%。减税降费政策激发了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前三季度,全国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高于国民经济整体增幅1.6个百分点;购进机器设备投资同比增长8.9%,高于整体增幅2.8个百分点。
    
稳就业促民生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测算,通过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全年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加大了对企业稳岗就业的支持力度。从实际情况来看,2019年8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保持在5.2%,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达到984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89.5%。个税改革“红包”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2019年上半年,个税改革累计新增减税3077亿元,人均减税1340.5元,累计1.15亿人无须再缴纳个人所得税。就业稳、收入增,有力促进了民生,为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多部门发力,综合施策,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显著,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税收政策落地面临一定障碍,部分企业受上下游挤压侵占减税红利,部分企业期末留抵较多影响减税效果等。2020年,要根据政策实施情况和效果,不断完善优化相关举措,确保政策充分发挥效应。特别是要进一步在政策执行上着力,打通政策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抓好政策落实,真正做到减税降费“遵从成本”,确保减税降费红利“不打折扣”,持续打好政策惠民和服务便民“组合拳”。■
作者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5G,中国制造新力量


对于不少企业来说,5G还是朦胧的机遇,但是对于有远见的企业来说,这就是进入新一代产业版图的门票。

 

文/王甲佳



     2019年,应该是5G的国民认知普及年。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
     2019年9月10日,华为在国际电信联盟2019年世界电信展上发布了《5G应用立场白皮书》,展望了5G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并呼吁全球行业组织和监管机构积极推进标准协同、频谱到位,为5G商用部署和应用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与商业环境。
     2019年11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5G +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方案认为,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二者都是实现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推动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也为5G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高带宽、低时延与支持海量连接,这是5G网络的显著优势与特点。消费互联网方面,它在场景进化方面的价值,除了在视听领域,其他领域的独特性不够显著。但是在工业互联网方面,5G网络的价值,足以掀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力革命。
    
5G必将驱动新一轮生产力革命
     在《“5G +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中,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众多企业来说,“512工程”的直观价值就是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正在形成成果的过程中。在江苏和浙江的企业实践中,笔者注意到以下工业场景的进化与突破。
     工业数据采集:机床设备的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上传,连接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升;通过MEC边缘计算实时处理,设备响应更及时。设备故障率降低4%,综合生产效率提升3%。
     叉车自助搬运:借助5G大带宽和边缘计算MEC(Mobile Edge Computing 移动边缘计算),结合AI视觉识别和实时回传技术,实时路径规划,不需任何提前设置,真正实现叉车自由穿梭;结合AI视觉识别、精准定位和实时精准操控技术,完成不同高度、突发货物偏移和不规则摆放的自动装卸货物。可降低人工成本50%,节能20%,提高仓储效率和效益30%,事故率降低80%。
     AGV云边协同:大量AGV小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自动引导车)的运行,对无线网络的带宽、时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通过云化部署和5G网络,能够实现AGV的灵活调度和控制。每台AGV效能可提升5%。
     机器视觉质检:轮毂轴承淬火流程对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和加热位置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基于5G网络的AI算法,实时检测产品质量并实施反馈,提高产品质量和质检效率。
     生产实时监控:生产环节遇到突发情况实时预警,为及时处置创造更好的窗口期。
     远程作业服务:如钢铁生产、垃圾焚烧等作业环境较差的场景,远距离实时操作。AR培训及专家远程指导也很便利。
     当前企业生产的实际环境中,普遍存在如下情形:无线信号不稳定——设备或车辆移动时需要通过无线方式采集数据,车间区域大,干扰多,WiFi信号不够稳定;接入量大易拥堵——工厂内收发信号的设备较多,接入同一网络易造成拥堵;指令响应不及时——场内物流设备间需要协同,时延过高带来隐患;生产设备协同制造,命令滞后影响质量与效率。
     但是,从2020年开始,5G逐步成为企业生产车间(工厂)的基础设施之后,生产力的变化乃至跃进将是一个新常态。这一轮生产力的升级,是一次系统性的升级,不是单一要素以及部分行业的升级。这对于众多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也必将成为许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的分水岭。
     数据采集、机器视觉、AGV、工业AR/VR、高清视频监控、质检、移动巡检、远程操控、智能仓储物流、安全管理等工业场景,还只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部分,更多的场景变迁正在等待我们去实践。
    
拥抱5G,创造新的竞争力,放大“虹吸效应”
     5G带来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可以进入网络,可以越过企业围墙实现进一步的社会化。当前,设备所生产的数据已经开始多于人所生产的数据。可以预见的未来,人所生产的数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在江苏的一些先进企业里,笔者发现,企业管理领域一些经典的管理动作,正在被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设备所替代。比如订单任务跟踪、工作量统计、工资计算、质量检查、设备监测等一线工作只需要极少的人力参与。传统的中层管理干部几乎无事可做,大部分转行为专业领域支持者。企业市场与现场的连接也越来越通畅。虽然这个变化目前尚且是个案,但是更像是新工业革命到来的征兆。
     有一家电子零件生产企业,工厂通过智能化改造之后,产能大幅度提升,生产成本显著下降,质量更加稳定可靠。它们为海外某大型汽车配件产业集团供货,很快就拿到了原来分配给国内其他企业的生产订单。这个“蚕食”般的订单转移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这实际上产生了看不见的产业“虹吸效应”。该企业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引入5G,再次对生产体系进行升级,虹吸效应还会加大。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是在二三十年前设备自动化还不充分情况下开始的,因此企业往往要消耗更大的管理成本和IT投入,才能通过流程的受控、业务信息的共享,对经营体系的确定性提供保障。在5G成为基础设施之后,这种情况必将大为改观。
     当然,5G的广泛建设与引入,在网络安全方面同步带来新的挑战,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但是它真实地在改变企业,甚至在重塑企业。对于不少企业来说,5G还是朦胧的机遇,但是对于有远见的企业来说,这就是进入新一代产业版图的门票。


作者系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首席顾问、江苏省中小企业数字化强云架构工作组组长
编辑 王黎
 

   顶(604)  踩(581)   查看次数:(13177)   
 
    更多>>>
  本刊特稿
·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企业成长与变革(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路径(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现状与趋势(2024-2)...
·境外合规管理三个“深刻理解”(2024-2)
·合规与其他管理体系协同机制研究(2024-2)...
·构建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机制(2024-2)
 
 
    更多>>>
  管理论坛
·直播行业固化倒计时(2024-1)
·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2024-1)
·从华为的企业生死观说起(2024-1)
·向孔子学识人用人(2023-12)
·健全破产制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2023-12...
·高质量发展学悟践(2023-12)
 
 
 
    更多>>>
  管理批判
·你为“知识付费”买单了吗?(2023-10)
·老干妈“老”了吗?(2023-10)
·警惕管理者错配(2023-9)
·“凉白开”的重重危机(2023-9)
·野性消费退潮爆红品牌如何长红?(2023-2)...
·“迪王”加冕之路的内忧外患 ——基于供应...
 
 
    更多>>>
  案例·实务
·一场业绩倍增的顾问式营销大戏(2024-1)
·兖矿能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024-1)
·太极绵药“五位一体”企业文化(2024-1)
·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 ——五粮液全生命周...
·华熙生物四轮驱动多元化发展(2023-12)
·华发集团四维度深化“党业融合”(2023-12...
 
 
 
    更多>>>
  盈利模式
·周庄:打造“中国第一水乡”(2020-07)
·盈利原理 ——透视商业的本质(2014-04)
·探索制造业服务化之路(2014-04)
·黄太吉煎饼的盈利逻辑(2014-04)
·用现金流模式检测盈利模式的“质量”(2014...
·新东方盈利模式的先天性缺陷(2014-03)
 
 
    更多>>>
  封面文章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打造全国一流绿色能源企...
·“旧我”到“新我”,河钢颠覆式商业模式变...
·“茅台管理” 塑造世界一流品牌(2023-10)...
·“五满”治企理念推动百年徐矿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
·中国同辐: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
 
 
 
    更多>>>
  管理创新
·“三新”破解民航企业减碳困局(2024-1)
·智慧能源助力海尔绿色升级(2024-1)
·绿电魔方:电力服务模式创新(2024-1)
·西门子全价值链碳中和战略(2024-1)
·河钢“两性五化”绿色转型实践(2023-12)
·构建知识产权多层次网格化管理体系(2023-1...
 
 
    更多>>>
  方法
·大运营管理评价(2024-2)
·为国企装上OKR之翼(2024-1)
·三大转变让选人精度倍增(2024-1)
·企业转型四步走(2024-1)
·IPD应用四层次(2023-12)
·为何从APQP转换到IPD
 
 
 
    更多>>>
  企业信息化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与系统落地(2024-1)
·国企人力资源数字化全景图(2024-1)
·AIGC能为品牌营销做什么?(2024-1)
·人工智能,谁主沉浮?(2024-1)
·大模型为什么不能自主决策?(2024-1)
·智慧学习平台赋能企业培训(2023-12)
 
 
    更多>>>
  理论·前沿
·中国海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
·集团管控:集权有度 分权有道(2023-12)
·海外员工“三导”工作研究(2023-12)
·对外服务型企业“走出去”路径探索(2023-1...
·中国式ESG:从高配到标配(2023-11)
·优化ESG绩效,拓展绿色融资渠道(2023-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企联合网 中国投资协会 中国工商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经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青网 中国日报 中经网 《经济管理》杂志
 
加入理事会 | 市场活动 | 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 :qyglzz@263.net.cn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cecm.net
京ICP备1200812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