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理事会 | 加入收藏
 
首页 |本刊特稿 |管理论坛 |管理批判 |案例·实务 |封面文章 |管理创新 |方法 |企业信息化 |理论·前沿 |管理点滴
微言管理 |精彩推荐 |栏目展示 |关于我们 |投稿须知 |在线调查 |主编信箱 |在线交流 |企管书架|企业家|读书汇
     
   
     
请输入要搜索的文章标题
 
 
  《企业管理》杂志简介:
《企业管理》杂志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 1980年创刊 领先地位
· 庞大的精英受众群体
· 全球视角 本土方案
· 最高发行量48万份 渗透中国企业界
 
   订阅方式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您不妨施展一下您的生
花妙笔,把您的理论、观点和故事叙述得更明白有
趣一些。
3.本刊多年来形成并保持了以案例说话的风格,我
们欢迎作者提供更多新鲜的、原创的案例文章。
4.本刊审稿周期为两个月,对于没有选用的稿件尚
无法一一退稿,敬请谅解。
5.本刊对于作者投稿从不收取“版面费”、“审稿
费”等名目的任何费用。

 
  <<详情查询>>  
 
  投稿邮箱 :E_mail:qyglzz@263.net.cn
 
 
  副社长:王仕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53201
采编中心主任:王黎: 特稿、批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701529
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亮:特稿、方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程丹丹 :信息化·智能化、理论·前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栏目主编:苗榕:案例·实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于静:调研与分析、管理创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编辑:张思嘉:论坛、封面文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更多>>>  
  ·寻找“拖延症”的病根(2022-7)
·2022第一期补白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的七种应用(2021-12...
·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2021-11)
·为什么你总觉得累?(2021-9)
·9个习惯,助你事半功倍(2021-9)
·“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2021-9)...
 
 
     
  更多>>>  
 
 
         
    管理批判    
  鸿海的窘境(2019-05)  
企业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19-08-26        
   

作为一个久经商场的老手,郭台铭对于鸿海目前的困境早有清醒的认识,并很早就布局转型,只是至今成效甚微。他对此的解释是:转型需要时间。但是,鸿海今日尚无新业务有力支撑的困局,真的只是时间不够吗?



文/钱文科  钱文芳



关键词:鸿海  新业务  集中优势资源  减缓主业压力  资金黑洞

     苹果新机销售不及预期的传闻不绝于耳,苹果“概念股”们深受其累。作为苹果iPhone手机重要合作伙伴的鸿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鸿海”)亦不能幸免,股价自2018年11月2日最高点81新台币后一直萎靡不振。而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彭博社(Bloomberg)爆出:鸿海计划大幅削减预算支出,2019 年会减少 200 亿元人民币支出。鸿海及时回应称:费用缩减主要针对经营绩效未达目标的事业单位以及获利表现不如预期的对外投资,涉及如行政、事务、物流等周边费用,但不包括集团研发及新产品开发支出,同时指责部分媒体报道不实。鸿海的解释似乎收效甚微,外界对其看衰的声音源源不断。
    
收益疲软引发的危机
     这次危机导火索是苹果手机“砍单”事件,使得40%的营收来源于苹果的鸿海难以幸免。曾有媒体曝出iPhone XR砍单1/3,鸿海60条组装线仅使用了45条。由于苹果定制的专用产线一般无法与其他手机品牌共用,25%的产线闲置本身就是一笔庞大的沉没成本。外界对于鸿海未来的收益能力空前担忧。
一方面,主业增长乏力。代工电脑连接器起家的鸿海,目前大部分收入依然来源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可惜近几年消费类电子产品大多发展趋缓,曾经让鸿海大出风头的智能手机产业也开始出现衰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4.04亿部,比上一年减少4.1%。即使是iPhone,2018年的表现也差强人意,三款新机iPhone XR、iPhone XS、iPhone XS Max也挽救不了苹果的颓势,出货量比2017年减少3.2%(IDC数据)。2018年第二、三季度的全球市占率第二的宝座更是被华为占据。虽然在第四季度时苹果挽回部分局势,保住了全年全球第二的位置,但华为与它的差距已经非常小(IDC数据显示,2018年华为出货2.06亿部,苹果出货2.09亿部)。
     市场不景气,客户不给力,鸿海势必大受影响。虽然5G概念如火如荼,但5G产品的真正兴起依然需要时间的沉淀。未来几年内,鸿海很难再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得到较大的成长,在竞争对手围追堵截下能维持现在的收益已经十分困难。
另一方面,新业务难有作为。鸿海对于主业的衰退早有预见,这几年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新的增长点。可是这些新业务至今未能给鸿海带来足够的支持。
康联生医:2009年鸿海就看到了精准医疗的商机,与台湾脐带血大厂讯联科技合资成立了康联生医,专攻医学检测市场。虽然2018年实现销售3.8亿元人民币,但这对年收入达千亿元人民币规模的鸿海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即使康联的毛利率能高达40%〜50%,甚至曾经爬上60%。
工业富联:2015年鸿海看到智能制造的潜力,成立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公司,主攻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等。虽然工业富联为鸿海带来了千亿规模的营收,但其8.6%的毛利率及4.1%的净利润率(根据工业富联公布的2018年报),能自给自足已经万幸,如果想支援母公司鸿海,目前显然很有难度。
夏普:2016年鸿海斥资35亿美元收购夏普66%的股权,正式进军终端家电产业。经过鸿海的一番大动干戈之后,夏普扭亏为盈,开始成为鸿海的生力军,但目前贡献有限。2018年夏普1461.7亿元人民币的销售规模,只实现了税前净利润53.8亿元人民币。
诺基亚:2016年继夏普之后,鸿海子公司富智康携手芬兰新创公司HMD Global Oy,宣布以3.5亿美元收购微软旗下诺基亚功能型手机业务。自此,富智康走上了自己设计、制造、销售与售后服务的手机品牌商之路。但显然富智康扭亏为盈的路依然很长,根据富智康最新公布的获利预警显示:2018年,富智康预期实现营收148亿美元,净利润亏损将达到7.8亿美元,而2017年亏损额只有5.3亿美元。
鸿准精密:2017年鸿海旗下子公司鸿准精密间接投资智能化电动汽车——小鹏汽车。被寄予厚望的小鹏汽车已成立五年有余,且累计融资近60亿元人民币,2018年也刚刚实现交付522辆整车。
     短期内,鸿海无力改变现状,甚至收益增长乏力情况会愈演愈烈,就如郭台铭在内部《1031专案》文件中所说的“现在的环境连赚一元都很辛苦⋯⋯,2019年将是非常困难的一年。”
    
多线迸发凸显资金压力
     作为一个久经商场的老手,郭台铭对于鸿海目前的困境早有清醒的认识,并很早就布局转型,只是至今成效甚微,这让他始料未及。他对此的解释是:转型需要时间。的确,新事业的孵化需要时间的沉淀。但是,鸿海今日尚无新业务支撑的困局,真的只是时间不够吗?答案显然不是。
     曾经的霸主微软因为错失了智能手机时代,一度萎靡不振。2014年纳德拉(Satya Nadella)执掌微软,提出了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战略转型。如今,微软与云相关的服务营收高达322.2亿美元(以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微软2018年的会计年度是从2017年7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占其总收入的29.2%,直逼微软传统的office、windows等软件授权业务。云业务为微软贡献了115.2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占其总营业利润的32.9%,成为微软当之无愧的现金牛。云业务的强大后劲也使得微软股价在2018年7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从2008年推出第一代Azure公有云至今,微软用十年时间创造了一个新的增长点。而鸿海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第一台机器人——Foxbot。十二年后承载鸿海工业机器人梦想的工业富联,虽然营业收入也能贡献上千亿元,但只有4.1%的净利润率(2018年数据),无法成为鸿海新的支柱。
     所以时间并不是鸿海困局的关键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鸿海野心太大,有限资源下无力重点突破。
     纵观鸿海近几年的出手,不难发现它几乎迎合了当下所有的热门市场:精准医疗、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和无人驾驶。鸿海所看中的这些新兴领域几乎无一例外都还处在培育期,而且每个领域中都已经有了一个或两个携技术优势占据一定影响力的玩家,鸿海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计成本大量投入。同时在几个新市场大量砸钱,并且无法估算回收成本的时间,即使是对财大气粗的鸿海也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
     多项新业务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了,鸿海还不忘加码主业,期望能获得一定收益以补贴新业务。但所谓能赚钱的主业,有可能是另一个看不见底的大坑。2016年鸿海旗下子公司富智康以3.5亿美元拿下诺基亚品牌的功能手机业务及相关资产,准备到新兴市场大干一场。结果却发现:做的越多,亏的越多。富智康2018年预期实现销售148亿美元(增长22.3%),亏损7.8亿美元(同比增长-47.2%)。为开拓在印度的销售通路而投资的电商Snapdeal,在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强势进攻下,一再丢城弃地,亏损严重,富智康不得不作出最低约1.7亿美元的减值准备,账面亏损超过八成。面对印度这个深坑,鸿海仍然准备加大对印度的投资,重启印度建厂计划。
     一个个大坑下,鸿海的资金问题正愈演愈烈。根据鸿海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实现营收11535.2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12.5%,但毛利率出现了下滑,只有6.27%,低于2017年的6.44%。获利不佳的直接影响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鸿海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75亿元人民币,2017年为-857.2亿元人民币。2018年以来,除了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正数以外,第二、三、四季度都是以负数收场。根据台湾公开信息观测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郭台铭的股票质押比重已高达78%——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鸿海资金问题的严峻。
     如此背景下,鸿海又哪里有多余的钱再全面支持新业务?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个能成为新的支撑。
    
选择其一而重点突破
     鸿海的困境并不是个例。很多企业在转型时也喜欢到处撒网,期望四处开花,结果往往因为资源分散而无法实现突破,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拖累了主业,公司陷入僵局。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一个新的行业进行重点突破。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
1. 审慎选择最有利的一行切入
     在信息浩如烟海的当下,很少有人会错过投资热点。此时的关键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真正机遇,而不是害怕错失先机就盲目进入一堆所谓的机会中。虽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但是也还有马云所说“风跑了猪会死”。曾被资本市场热捧的零度智控、Airware、Lily等无人机公司的倒闭就是很好的例证。只做一个选择,这会让人认真分析,仔细辨别,成功概率更大。早在2012年,华为内部就有人建议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但直到今天也没有信息说华为要造车。因为每年的方案都被任正非否决,他认为还不是华为进入这个领域的时机。
2. 单一选择下更能集中优势资源
     企业是资源稀缺者。新业务的开发前期必须有大量的投入。如果同时几线作战,很容易陷入资源不足的窘境,最终一事无成。对此,日本药品公司龙角散深有体会。因为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传统止咳药剂龙角散越来越不被市场接受。当时龙角散高层想的都是转型,看到新的机会点就积极尝试。结果多元化经营下,公司入不敷出。1995年,营收只有约为2亿元人民币的龙角散,负债也已接近2亿元人民币,公司面临破产边缘。新任社长藤井隆太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果断放弃了多元化经营。他通过市场调研,集中资源重点研发新品——“龙角散清喉直爽颗粒”,一经推出后大受好评,当年公司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3. 适当减缓主业经营压力
     很多公司都会在主业将遭到困境前发展新的增长点。虽然不少公司有很多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等等,但不可否认,新业务依然需要公司的主业进行支持。嗷嗷待哺的新业务过多,主业的压力不言而喻。鸿海目前就是这种现状。所以即使知道印度市场不好做,但在其庞大规模的诱惑下,鸿海不得不迎难而上,就是希望未来能为新业务提供足够的支持。如果只有一个新业务需要孵化,或许鸿海不会咬牙选择印度,很多决策上能更加从容。■


主要参考文献
[1] Atkinson.鸿海删减明年200亿人民币支出且裁员10%?鸿海:研发支出不变.TechNews.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18/11/23/foxconn-cut-2019-capital-expenditures/
[2] 扬帆.上任四年纳德拉如何让微软股价涨了两倍?.凤凰网科技.
http://tech.ifeng.com/a/20180719/45070636_0.shtml
作者单位 
钱文科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钱文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栏目主编 王黎
 

 
   顶(1645)  踩(1724)   查看次数:(3093)   
 
    更多>>>
  本刊特稿
·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企业成长与变革(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路径(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现状与趋势(2024-2)...
·境外合规管理三个“深刻理解”(2024-2)
·合规与其他管理体系协同机制研究(2024-2)...
·构建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机制(2024-2)
 
 
    更多>>>
  管理论坛
·直播行业固化倒计时(2024-1)
·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2024-1)
·从华为的企业生死观说起(2024-1)
·向孔子学识人用人(2023-12)
·健全破产制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2023-12...
·高质量发展学悟践(2023-12)
 
 
 
    更多>>>
  管理批判
·你为“知识付费”买单了吗?(2023-10)
·老干妈“老”了吗?(2023-10)
·警惕管理者错配(2023-9)
·“凉白开”的重重危机(2023-9)
·野性消费退潮爆红品牌如何长红?(2023-2)...
·“迪王”加冕之路的内忧外患 ——基于供应...
 
 
    更多>>>
  案例·实务
·一场业绩倍增的顾问式营销大戏(2024-1)
·兖矿能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024-1)
·太极绵药“五位一体”企业文化(2024-1)
·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 ——五粮液全生命周...
·华熙生物四轮驱动多元化发展(2023-12)
·华发集团四维度深化“党业融合”(2023-12...
 
 
 
    更多>>>
  盈利模式
·周庄:打造“中国第一水乡”(2020-07)
·盈利原理 ——透视商业的本质(2014-04)
·探索制造业服务化之路(2014-04)
·黄太吉煎饼的盈利逻辑(2014-04)
·用现金流模式检测盈利模式的“质量”(2014...
·新东方盈利模式的先天性缺陷(2014-03)
 
 
    更多>>>
  封面文章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打造全国一流绿色能源企...
·“旧我”到“新我”,河钢颠覆式商业模式变...
·“茅台管理” 塑造世界一流品牌(2023-10)...
·“五满”治企理念推动百年徐矿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
·中国同辐: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
 
 
 
    更多>>>
  管理创新
·“三新”破解民航企业减碳困局(2024-1)
·智慧能源助力海尔绿色升级(2024-1)
·绿电魔方:电力服务模式创新(2024-1)
·西门子全价值链碳中和战略(2024-1)
·河钢“两性五化”绿色转型实践(2023-12)
·构建知识产权多层次网格化管理体系(2023-1...
 
 
    更多>>>
  方法
·好机制成就优秀营销团队(2024-2)
·大运营管理评价(2024-2)
·为国企装上OKR之翼(2024-1)
·三大转变让选人精度倍增(2024-1)
·企业转型四步走(2024-1)
·IPD应用四层次(2023-12)
 
 
 
    更多>>>
  企业信息化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与系统落地(2024-1)
·国企人力资源数字化全景图(2024-1)
·AIGC能为品牌营销做什么?(2024-1)
·人工智能,谁主沉浮?(2024-1)
·大模型为什么不能自主决策?(2024-1)
·智慧学习平台赋能企业培训(2023-12)
 
 
    更多>>>
  理论·前沿
·中国海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
·集团管控:集权有度 分权有道(2023-12)
·海外员工“三导”工作研究(2023-12)
·对外服务型企业“走出去”路径探索(2023-1...
·中国式ESG:从高配到标配(2023-11)
·优化ESG绩效,拓展绿色融资渠道(2023-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企联合网 中国投资协会 中国工商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经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青网 中国日报 中经网 《经济管理》杂志
 
加入理事会 | 市场活动 | 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 :qyglzz@263.net.cn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cecm.net
京ICP备1200812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