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理事会 | 加入收藏
 
首页 |本刊特稿 |管理论坛 |管理批判 |案例·实务 |封面文章 |管理创新 |方法 |企业信息化 |理论·前沿 |管理点滴
微言管理 |精彩推荐 |栏目展示 |关于我们 |投稿须知 |在线调查 |主编信箱 |在线交流 |企管书架|企业家|读书汇
     
   
     
请输入要搜索的文章标题
 
 
  《企业管理》杂志简介:
《企业管理》杂志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 1980年创刊 领先地位
· 庞大的精英受众群体
· 全球视角 本土方案
· 最高发行量48万份 渗透中国企业界
 
   订阅方式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您不妨施展一下您的生
花妙笔,把您的理论、观点和故事叙述得更明白有
趣一些。
3.本刊多年来形成并保持了以案例说话的风格,我
们欢迎作者提供更多新鲜的、原创的案例文章。
4.本刊审稿周期为两个月,对于没有选用的稿件尚
无法一一退稿,敬请谅解。
5.本刊对于作者投稿从不收取“版面费”、“审稿
费”等名目的任何费用。

 
  <<详情查询>>  
 
  投稿邮箱 :E_mail:qyglzz@263.net.cn
 
 
  副社长:王仕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53201
采编中心主任:王黎: 特稿、批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701529
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亮:特稿、方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程丹丹 :信息化·智能化、理论·前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栏目主编:苗榕:案例·实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于静:调研与分析、管理创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编辑:张思嘉:论坛、封面文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更多>>>  
  ·寻找“拖延症”的病根(2022-7)
·2022第一期补白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的七种应用(2021-12...
·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2021-11)
·为什么你总觉得累?(2021-9)
·9个习惯,助你事半功倍(2021-9)
·“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2021-9)...
 
 
     
  更多>>>  
 
 
         
    理论前沿    
  中国式管理:从“中体西用”到“中魂西制”(2018-08)  
企业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19-01-07        
   

文/梁荣成



【内容摘要】“中体西用”到“中魂西制”反映了中国式管理的发展特点。其中,“中体”指中国根本的伦常经史之道,“西用”指西方近代的管理科学之术;“中魂”指中国企业运作的价值准则,“西制”指西方组织管理的科学体系。

【关键词】中国式管理  中体西用  中魂西制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引导中国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成为关注的焦点。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开始由对西方管理的膜拜转向对中国本土管理的崇尚。中国式管理的早期特征是“中体西用”,即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根本之道,模仿复制西方近代管理经验之术;当今特点是“中魂西制”,即贯穿中国经典文化、彰显企业价值准则、融合西方管理精髓。
     纵观我国管理学的研究,以重大事件为标志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洋务运动”后,突出特征是“中体西用”,主要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模仿复制;②“五四运动”后,学习西方科学的同时进行本土化落地;③改革开放后,本土管理理论异军突起,“中国式管理”备受追捧,“中魂西制”理论渐成主流。
     “中国式管理”由曾仕强于20世纪90年代正式提出,之后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对这一命题的研究,成果颇多而派系林立,结合案例居多而共识甚少,至今尚未就这一命题形成统一意见,而仅仅是对其表面或局部做了探讨,更没有形成中国式管理的核心体系。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法,并结合诸多企业管理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实践与思考,探讨“中国式管理”的研究目的、意义、争议及其发展方向。
 

一、中国式管理的研究目的
     研究中国式管理进而构建其核心体系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丰富管理内涵、反映企业现实、指导企业实践。
1. 丰富管理内涵
     中国式管理历来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就其内容做了研究,但是,对于其中的内涵阐释,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笔者认为,立足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基于中国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研究中国式管理,乃至构建中国式管理的核心体系,无疑会丰富中国管理理论的内涵。
2. 反映企业现实
     对中国式管理进行研究,进而构建中国式管理的核心体系,不仅可以将其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外企业管理进行对比研究,反映出中外企业在管理模式方面的差异,而且可以反映出中国企业管理的典型特点以及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现实状况。
3. 指导企业实践
     对于中国式管理进行的研究,应当遵循“经世致用”原则,为广大发展中的中国企业提供咨询、出谋划策以帮助其解决现实问题。中国式管理的核心归宿是通过对当下中国企业的分析判断,寻找到适合中国企业的最佳管理模式,为那些在发展道路上遭遇困境或迷失自我的企业指明方向,并提供建设性、系统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二、中国式管理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研究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意义在于可以重新认识管理在当代中国的独特表现,梳理、归纳、挖掘中国企业当下的管理特色,融会贯通中国式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而构建出中国式管理的核心体系,丰富与完善中国式管理理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尽管有别于西方管理模式的“中国式管理”备受争议,但是,它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其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必将彪炳史册。因此,对“中国式管理”的研究将会为丰富中国管理理论、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添砖加瓦。
2. 实践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需要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然而,西方管理经验在东方时常失灵。因此,重新认识特定国情下的中国式管理,构建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的核心体系,有利于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促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此外,在借鉴西方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本土企业管理特点的中国式管理核心体系,对指导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不论是“全球化知识时期”重要人物彼得·圣吉对西方走下神坛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而主张向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经验,还是雷吉·利特尔认为儒学将引领21世纪,这都表明探索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模式、构建中国式管理核心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国式管理的争议
1. 实虚之争
     对于中国传统管理的客观存在性,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恐怕丝毫没有争议,但是,对于“中国式管理”是实际存在还是虚无缥缈,众多学者存在分歧:
     第一,存在“中国式管理”。谢庆锦指出中国企业的管理风格不同于西方,中国企业在市场、组织、营销、人事等方面格外注重关系因素,尤其重视与政府的关系。王利平在调研中国40多家典型企业后,发现成功的企业不仅借鉴西方管理科学,而且具有突出的东方管理特色,中外管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已经显现出“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性特征,即“中魂西制”。
     第二,不存在“中国式管理”。王凌峰认为东西方管理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追求个体或组织管理的有效性。鉴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较短(仅40年),邓志华等人认为“中国式管理”最大致命伤是缺乏有说服力的案例,还没有出现世界级的企业,无法支撑起“中国式管理”理论。然而,前者仅看到了管理科学方法的一般性,而忽略了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性;后者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中国式管理的“自然主义”观点,因为管理模式是主观和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动态性、交融性、特色性。彭剑锋则认为如今的中国已经具有了世界级的企业,如华为等中国企业取得的成就已令世界刮目相看。
     第三,即便存在“中国式管理”,最多只是管理理论上的差异,管理实践上根本没有国际性的差别。从宏观角度来看,管理是全球化的,企业管理实践没有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别差异,最多算是管理理论上的区别;从微观视角来看,任何国家或地区企业的管理实践,都具有共性,具体表现为:①均体现经典的管理思想,如组织理论、权变理论、系统理论等;②都包含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论断属于典型的混淆中外管理方面的差异,没有看清中外企业管理方面的本质区别。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式管理”过去存在,现在也存在,将来同样还会存在。因为管理规律可以是共性的,但是管理规律的应用一定是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中国式管理是管理规律在中国特定国情下的具体运用。因而,中国企业需要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2. 派别之争
     中国式管理方面的研究理论层出不穷,但派系林立,将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四大派别:
     第一,曾氏派。以曾仕强为代表,从管理哲学层面研究中国企业管理,认为管理是修己安人的过程,中国式管理是对称管理,对称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关于这一派的研究,其支持者不在少数,他们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精髓。但是,中国管理毕竟还需要与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相结合,曾氏派虽成就显著,可是难免给人以一种“过于讲究传统而忽略当下企业实践”的感觉。
     第二,项目派。以“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项目为代表,诚邀各路专家学者以专题形式探讨中国式管理,如中国式企业管理背景专题、成功企业案例专题、企业管理之道专题、管理文化专题等。然而,这一派的研究带有浓厚的学术色彩,实践性并不强,想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第三,海归派。以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学者为代表,发现中国的企业管理与外国不同,认为国际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深入了解,进而识别挑战和机遇,才能立足市场,取得长远发展。这一派别能够跳到局外来观察分析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理念下颇具道理。但是,研究中国式管理毕竟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倘若对中国企业实际没有深入地调研和了解,会给人一种“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印象。
     第四,混合派。以“西方标准,东方管理;东西交融,东方为上”的理念为代表,这一类学者占较大多数。典型代表是:①王利平提出中国式管理的核心是“中魂西制”; ②阎雨的C模式,即融合了成中英的C理论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文化的A体系;③苏东水强调“人为为人”的东方管理理论。这一派讲求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坚持以我为主、中西合璧的思想,发展前景广阔。
3. 概念之争
     研究中国式管理一定要注意本土化的特色,它既包含在西方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引进、总结与拓展,又包含基于中国本土情境而对中国传统经典管理精髓的提炼、传承与创新。贾良定发现中国式管理研究不仅在西方管理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丰富,而且提出了诸如关系学、人情学、儒学等全新的概念,使其突破了西方管理学情境,中国式管理正在朝着本土化方向演进。中国式管理的概念历来是众说纷纭,但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种:以曾仕强和成中英为代表的文化管理论;以黄津孚为代表的实践管理论;以王利平为代表的“中魂西制”管理论。
     第一,曾仕强认为中国式管理的本质是对称管理,这种认识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对称文化;成中英认为中国式管理是基于对人性的反思,是在倡导集体主义的理念之上,以中国文化传统与古典哲学为良药,研究并解决现代企业的管理问题。他们都主张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为现代企业把脉问诊,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借鉴古代文化智慧固然不错,然而与现代企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甚至脱节,恐怕难以支撑起中国式管理的内涵。
     第二,黄津孚与曾仕强和成中英的观点迥然不同。他认为,中国式的管理就是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其基础应该是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不研究透彻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何谈中国式管理?黄金孚的研究重点关注了企业实践,可是单纯的实践也不能构建起中国式管理的大梁。毕竟,管理虽然具有实践性,但也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因而,管理实践必须抽象成理论,必须结合本土文化特色,甚至还有必要融合西方经典的管理思想。
     第三,王利平则另辟蹊径,认为中国式管理横贯了管理哲学与管理方法的诸多层次,体现了与文明相伴的管理类型,不仅兼容西方现代管理体系,而且体现了至今仍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中国传统理念与意义的管理类型,其核心就是“中魂西制”。王利平的研究弥补了上述两类研究的不足,他以组织理论和一体化视角为基础,在借鉴西方管理科学精髓的基础上,立足东方文化特色和企业实践,提出“中魂西制”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命题。这一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前沿性和代表性,但中国式管理目前还在争议中发展。因此,这一研究需要经历今天和明天的实践检验。
4. 体系之争
     中国儒释道文化“三教合一,以儒为主”的文化特点,并融合现代管理理论,势必会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这些影响突出表现在对中国式管理的本质及其体系构建方面。对中国式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主要争议在于出发点差异而导致中国式管理体系构建维度不同。按照各派学者出发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别:西方视角论、东方视角论、中西合璧论。
     第一,基于西方管理学视角的中国式管理体系构建。徐淑英认为,研究中国式管理应当从现象论、理科论、测量论、方法论的语境下,形成内外化、创造化、本土化、全新化的管理模式。而房晓辉则发现中国式管理体系的要点主要涉及:选择合适的人才、创造有吸引力的文化和环境、促进参与管理的方法、激励与授权等。此外,黄津孚就中国式管理的六大基本层面(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基础、研究框架、鉴别标准、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中国式管理体系的三大维度:管理范式维、管理行为维、管理对象维。
     第二,基于东方传统现实视角的中国式管理体系构建。①四治五行说:苏东水提出“四治学说”与“五行学说”以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四治学说”包含四个方面,即治国学、治生学、治家学、治身学;“五行学说”包含五个方面,即人道行为、人心行为、人缘行为、人谋行为、人才行为。②和合说:黄如金认为“和合”是构建中国式管理的灵魂,并试图从八个方面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即有道之识、无为之见、人本之思、和合之计、变易之术、中庸之道、人文化成、统筹兼顾。③哲学说:黄蕾主张建立以人为核心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体系,他提出中国式管理模式的哲学观是人本观、和谐观、中庸观、义利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④儒学说:胡海波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儒家的君子思想为依据,指出中国式管理应当从“仁治、义利、诚信、才智、礼制”等五个方面构建。⑤道本说:齐善鸿指出道本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实质,中国式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神本”“物本”“资本”与“人本”相融合的管理过程。
     第三,基于中西合璧视角的中国式管理体系构建。储小平从中国社会转型实践、制度因素、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式管理的系统化构建,发现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制度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企业家择优机制是中国式管理体系构建的关键。陈广研究发现中国式管理体系框架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中国伦理哲学、现代管理思想以及中国企业的成功管理实践。周建波指出中国式管理理论体系有四条切入路径:管理科学技术的嵌入模式、普适性与差异性的整合模式、中西融合的模式、实用主义与中学为体的模式。杨杜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构建中国企业管理体系:利益共同体(打造成互利共赢的伙伴)、事业共同体(合作为相互成就的朋友)、命运共同体(融合为荣辱与共的亲人)。而王利平则认为中国式管理体系在新时期的表现是“中魂西制”,即中国企业管理的东西交汇(道:价值使命;体:管理体系;术:方法手段):“中魂”是指在中国企业中依然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传统的价值准则,“西制”是指西方现代经典的组织管理体系。两者在中国式管理中的实际状态是:中为实,西为形;中西杂糅,相互融合。
     尽管众多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式管理体系做了深入的探讨,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可谓是派系林立、五花八门,每派学者各执一词,彼此难以说服。但是,大家有一点共识,即寻求适合中国的管理模式,开创中国现代管理学派,进而建立当今中国管理学说体系。这是管理学领域众多学者毕生的追求目标,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已然成为大家的夙愿。
     诚如著名管理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所言,形成中国式管理体系必须具备三大条件:中国企业发展颇为突出的实践成效、对企业实践中重大问题的认识、对中国文化理念的体悟。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历程已充分表明:东西方管理思想正交汇于当代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突出特点恰好可以概括为“中魂西制”。对于“中魂西制”管理模式的探索性实践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一种文化再造,而且是一种自我更新的过程,还是一种在传统管理基础上的融合与升级。未来的中国式管理势必会继续坚持“兼容并蓄”的发展理念,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横贯中西,立足实践”的原则,朝着“中魂西制,中主西辅,中实西形”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春花.论形成“中国式管理”的必要条件.管理学报,2010(1).
[2] 黄津孚.“中国式管理”研究的六个基本命题.经济管理,2006(11).
[3] 王利平.制度逻辑与“中魂西制”管理模式: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度分析.管理学报,2017(11).
[4] 苏宗伟,范徵,苏东水,王风华.中国管理模式的融合创新——第十七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观点综述.管理世界,2014(1).
 

   顶(1171)  踩(1211)   查看次数:(2841)   
 
    更多>>>
  本刊特稿
·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企业成长与变革(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路径(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现状与趋势(2024-2)...
·境外合规管理三个“深刻理解”(2024-2)
·合规与其他管理体系协同机制研究(2024-2)...
·构建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价机制(2024-2)
 
 
    更多>>>
  管理论坛
·直播行业固化倒计时(2024-1)
·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2024-1)
·从华为的企业生死观说起(2024-1)
·向孔子学识人用人(2023-12)
·健全破产制度,完善企业退出机制(2023-12...
·高质量发展学悟践(2023-12)
 
 
 
    更多>>>
  管理批判
·你为“知识付费”买单了吗?(2023-10)
·老干妈“老”了吗?(2023-10)
·警惕管理者错配(2023-9)
·“凉白开”的重重危机(2023-9)
·野性消费退潮爆红品牌如何长红?(2023-2)...
·“迪王”加冕之路的内忧外患 ——基于供应...
 
 
    更多>>>
  案例·实务
·一场业绩倍增的顾问式营销大戏(2024-1)
·兖矿能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024-1)
·太极绵药“五位一体”企业文化(2024-1)
·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 ——五粮液全生命周...
·华熙生物四轮驱动多元化发展(2023-12)
·华发集团四维度深化“党业融合”(2023-12...
 
 
 
    更多>>>
  盈利模式
·周庄:打造“中国第一水乡”(2020-07)
·盈利原理 ——透视商业的本质(2014-04)
·探索制造业服务化之路(2014-04)
·黄太吉煎饼的盈利逻辑(2014-04)
·用现金流模式检测盈利模式的“质量”(2014...
·新东方盈利模式的先天性缺陷(2014-03)
 
 
    更多>>>
  封面文章
·开投集团:激发创新活力 赋能产业升级(202...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打造全国一流绿色能源企...
·“旧我”到“新我”,河钢颠覆式商业模式变...
·“茅台管理” 塑造世界一流品牌(2023-10)...
·“五满”治企理念推动百年徐矿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
 
 
 
    更多>>>
  管理创新
·闲废物资拍卖全链条服务(2024-2)
·改进型逐级分解法提升绩效(2024-2)
·“三新”破解民航企业减碳困局(2024-1)
·智慧能源助力海尔绿色升级(2024-1)
·绿电魔方:电力服务模式创新(2024-1)
·西门子全价值链碳中和战略(2024-1)
 
 
    更多>>>
  方法
·识别高潜力人才(2024-2)
·活用TRIZ解决项目管理冲突(2024-2)
·好机制成就优秀营销团队(2024-2)
·大运营管理评价(2024-2)
·为国企装上OKR之翼(2024-1)
·三大转变让选人精度倍增(2024-1)
 
 
 
    更多>>>
  企业信息化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与系统落地(2024-1)
·国企人力资源数字化全景图(2024-1)
·AIGC能为品牌营销做什么?(2024-1)
·人工智能,谁主沉浮?(2024-1)
·大模型为什么不能自主决策?(2024-1)
·智慧学习平台赋能企业培训(2023-12)
 
 
    更多>>>
  理论·前沿
·中国海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
·集团管控:集权有度 分权有道(2023-12)
·海外员工“三导”工作研究(2023-12)
·对外服务型企业“走出去”路径探索(2023-1...
·中国式ESG:从高配到标配(2023-11)
·优化ESG绩效,拓展绿色融资渠道(2023-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企联合网 中国投资协会 中国工商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经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青网 中国日报 中经网 《经济管理》杂志
 
加入理事会 | 市场活动 | 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 :qyglzz@263.net.cn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cecm.net
京ICP备1200812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