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加入理事会 | 加入收藏
 
首页 |本刊特稿 |管理论坛 |管理批判 |案例·实务 |封面文章 |管理创新 |方法 |企业信息化 |理论·前沿 |管理点滴
微言管理 |精彩推荐 |栏目展示 |关于我们 |投稿须知 |在线调查 |主编信箱 |在线交流 |企管书架|企业家|读书汇
     
   
     
请输入要搜索的文章标题
 
 
  《企业管理》杂志简介:
《企业管理》杂志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月刊)。
· 1980年创刊 领先地位
· 庞大的精英受众群体
· 全球视角 本土方案
· 最高发行量48万份 渗透中国企业界
 
   订阅方式    
 
 
 

1. 在选题方面,当前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的热点、难
点、疑点问题。了解企业当前的实际问题,是提高
稿件采用率的一个关键因素。
2. 在文章风格方面,在叙述方式上力求简明通俗,
注重可读性和观点的新颖。您不妨施展一下您的生
花妙笔,把您的理论、观点和故事叙述得更明白有
趣一些。
3.本刊多年来形成并保持了以案例说话的风格,我
们欢迎作者提供更多新鲜的、原创的案例文章。
4.本刊审稿周期为两个月,对于没有选用的稿件尚
无法一一退稿,敬请谅解。
5.本刊对于作者投稿从不收取“版面费”、“审稿
费”等名目的任何费用。

 
  <<详情查询>>  
 
  投稿邮箱 :E_mail:qyglzz@263.net.cn
 
 
  副社长:王仕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53201
采编中心主任:王黎: 特稿、批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701529
采编中心常务副主任:郑亮:特稿、方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程丹丹 :信息化·智能化、理论·前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栏目主编:苗榕:案例·实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36071
栏目主编:于静:调研与分析、管理创新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编辑:张思嘉:论坛、封面文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话:68414646
 
 
     
  更多>>>  
  ·寻找“拖延症”的病根(2022-7)
·2022第一期补白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的七种应用(2021-12...
·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2021-11)
·为什么你总觉得累?(2021-9)
·9个习惯,助你事半功倍(2021-9)
·“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2021-9)...
 
 
     
  更多>>>  
 
 
         
    本刊特稿    
  2017·印迹  
企业管理杂志 发布时间:18-05-02        
   
  岁去弦吐箭,又逢岁末年初。在平时忙碌的日子里,我们通常都习惯向前看,往前赶,而无暇顾及身后留下的那一串串或笔直、或曲折的足迹。此刻,回首这一年,发生在企业界的大大小小事件如恒河沙数,值得回味和记忆之处颇多。这里我们仅撷取几个关键词,以小见大,来盘点一下过去一年里值得我们记住,并且今后一年里也值得持续留意的几件事。
  ——编者
 
 
 
中国企业家精神新注解
 
文/刘斌
 
     对企业家精神的呼吁从未像2017年这样高涨,对企业家群体的关注很少像2017年这样聚焦。在政策层面,从2017年年初的两会报告,到当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都说明国家层面已经认识到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持续成长,需要提升企业家地位,激发企业家精神。从企业层面思考,2017年以来发生在格力电器、万科、阿里巴巴、乐视、万向等等企业的故事,更加印证了中国企业家群体正在走进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新的时间周期里,企业家精神需要新的注解。
     全世界对于“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林林总总,创新论者有之,风险论者有之,责任论者有之,翻开有限的资讯,就能看到几十种对企业家精神的解读。那么,在过去的2017年,中国企业家们的管理实践,又给这些似曾熟悉的定义怎样新的注解?
     
一、心怀高远但不要好高骛远
     企业家不是管理者,不是要守住一个旧秩序,而是要创造一个新未来。因而,成功的企业家必然具有前瞻的思想,远大的目标,就像乔布斯所说“坚持创造奇迹,合作才能成功”。但是中国成功企业家告诉我们,远大目标如果不能和现实环境紧密结合,就将成为好高骛远、纸上谈兵的赵括。
     2017年,是吉利控股香港股价从7元港币持续上升超过27元港币的年份,取得这样的资本市场增长,是对吉利过去五年不断成长为世界级汽车公司的认可。我们要注意的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并不是每天都生活在成为世界领先汽车公司的梦想里,相反,他的每一个目标都脚踏实地:1997年刚开始进入汽车行业时,制造“五万元,五升油,五个人”的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就是他对吉利产品的目标定义;后来,成为“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品质吉利又成为他的下一个升级目标。李书福这种持续不断又兼顾自身实际的目标追求,推动这家后来者成为今天的强者。
     2017年,对于好高骛远的企业家来说,冬天特别长。11月,曾经在共享单车市场上风行一时的小蓝单车倒闭,其创始人李刚也跑到国外。回想起李刚在2017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你觉得是钱傻,还是顶级投资人傻,还是我们这帮夜以继日天天在苦思的创业者傻?我们都很清楚怎么挣钱”,不管不顾、无知无畏的感觉跃然纸上。因而,有媒体总结:“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二、勇于冒险但不要铤而走险
     企业家有时是为承担风险而生,因为没有冒险,又怎能应对不确定性,打破既有格局,创造新的结果?比尔·盖茨用“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冒险”来谈论他的经验,中国企业家面对更快的增长,更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何正确拥抱风险?
     2017年对于腾讯又是高速增长的一年,前三季度业绩提升50%以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生代迅速崛起的代表之一。腾讯领头人马化腾是一个为人低调但勇于冒险的企业家,从他1998年创立腾讯公司,开发QQ,发明微信,到过去多年来大规模收购其他企业,并在刚刚一年内用80多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这些重大决策中,我们都能看到企业家在前进过程中的冒险精神。然而,冒险并不是盲目承担风险,甚至铤而走险,而是客观谨慎,有效控制,边试边干。马化腾说:“危机一直在,只有你已经意识到和你还没意识到两种。”他对风险的谨慎,尽在其中。
     2017年,也是部分铤而走险的中国企业家的滑铁卢。3月24日,香港上市的东北知名企业辉山乳业股价暴跌90%,公司危机全面爆发。董事长杨凯制定的高风险扩张计划,短贷长投、虚报业绩、大量融资,成为压倒这家企业的一座座大山。
     所以,企业家要勇于冒险但不要铤而走险,企业家走的是险境,但绝对不要把自己逼入绝境。
 
三、洞察商机但不要钻营投机
     企业家是能够组合资源实现新产出的稀缺生产力,优秀企业家可以洞察趋势的变化并且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推动企业成长。这种敏锐的嗅觉和透视能力,是核心稀缺资源。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升级转轨阶段,充满机会,也充斥着诱惑和陷阱,对机会的敏锐把握,一不留神就可能成为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甚至权钱交易的代名词。
     2017年,我们看到持续洞察商机的中国大企业开足马力向前走。柳传志先生领导的联想控股在上半年业已取得了新的增长。联想这家公司一路走来,柳传志对中国市场特点、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大势的判断和洞察无处不在。但是,他并不愿把商机变为投机,他说:“一些企业家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侵犯了股东甚至是国家的利益;……把长跑当成了短跑。企业成长犹如跑步,倘若一万米有25圈,有的企业家为了得到眼光的追逐,前5圈拼命发力领跑,力气很快用完,5圈之后便退下来。”
     2017年,我们也看到钻营投机的企业家碰壁重伤。2月,保监会发文正式处理深圳宝能系领导人姚振华,免除他前海人寿董事长职务,并且禁入保险行业10年,这个处罚基本宣告了姚先生未来金融职业的终结。得到如此结果,是因为他自以为聪明地找到了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的套利机会,通过保险产品融资并投入万科这样的价值型公司,进而希望通过控制万科而盈利。这种投机于监管空白的如意算盘,最终在市场的喧哗中全部破碎。
     
四、思想独立但不要骄横自大
     企业家有时必须面对孤独,企业家有时必须独立担当,企业家有时必须力排众议,可以说独立、独到才可能独家,推动企业在创造新世界的路上不断前进。但思想独立并不等同于固步自封、目无他人,甚至狂妄自大。这一点,在中国那些“恒星型”企业家身上反映出来,也在那些“流星型”企业家的故事里充分体现。
     2017年,乐视前负责人贾跃亭先生从莲花宝座上跌下,摔得至今无力起身。他的名气从2015年以来一直像火箭升空,不断在各种媒体采访、大型活动、PPT展示中更换加油器。看他2016年末写出“野子无畏,因为内心坦荡”这样的文字时,内心的膨胀已经到了无视风险的程度。贾跃亭提出所谓生态化反的新战略,对自我的过高估计导致他急于扩张规模,急于 “让梦想窒息”,沉浸在环境制造的虚荣泡沫里,直到冬风来袭,才感受到自己所谓的能量都不过是空气里的尘埃,一吹即散。乐视的故事,令人唏嘘。
     
五、以企为家但不要泪洒全家
     企业家通常都没太多时间回家。很多中国企业家更是五加二、白加黑,把大部分生命都贡献给自己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时不时会听到令人心痛的消息。
     2017年10月25日,从浙江万向集团传来鲁冠球先生病逝的消息,这不仅是中国企业家的重大损失,更是对中国所有企业领导人鸣响的警钟。毕竟,鲁先生只有72岁,还是人生中最有思想、最有经验的阶段,被病魔击倒,让人痛惜。
     鲁先生并不是这一年唯一因病离去的企业家,年初东莞证券董事长张运勇突然辞世,只有54岁;同月,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王栋也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公司,53岁。
     中国企业家为何经常走在通往医院急救的路上?长期过度工作,精神压力过大,身体透支严重,是重要的原因。同时,这也反映了外部社会对于企业领导人施加压力过大,导致他们不敢卸下来、慢下来、停下来。这个时代的企业节奏,如果一直处于狂奔之中,企业家的健康焦虑就将如影随形。
     企业家们驾驭着拥有成千上万员工的组织,他们的身体状态、精神健康,乃至每一天的活力,都对企业极其重要。企业家的身体健康,并不完全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组织。因而,为了企业不会突然泪送当家人,遭遇重大变数,中国企业家要把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当成对企业成本的关注一样,植入脑海。
     当我们和2017年告别,走进2018年新的中国商业文明当中,那么多振奋人心的企业家成功故事依然还在延续,同时那么令人痛切的企业家陨落现象可能还会出现。但是中国企业家在推动中华文明重回世界中心的过程中,所显现的这些企业家精神,将会是来自实践的伟大力量,历经时间洗礼,依然蓬勃生长。■
作者系北京知本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带一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国方案
 
文/倪彩  梁海明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利益联系日益密切。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机遇和挑战也带来了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这样的趋势下,全球经济体系治理和改革势在必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响应了时代的需求,稳健务实促进多层次的国际合作,持续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经验与模式。
     自“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提出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作为2017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2017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论坛中,来自不同国家、国际组织的代表交换意见,加深对“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理解与认知。论坛之后,越南、老挝、菲律宾、巴拿马等陆续与中国发表联合声明,塔吉克斯坦、匈牙利等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等等,“一带一路”倡议在五大洲稳步推进。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在新时代与世界伙伴一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信心。中国秉持为全人类命运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为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我们从上述可以看到,2017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向世界发声,表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传递了中国坚持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讯息。然而,我们也需要冷静地认识到,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也有不少。
     例如,“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仅受到了国内舆论的重视,亦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展开,国际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内容取材范围愈加丰富。以马来西亚最大华文媒体星洲网为例,我们研究、分析了该媒体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所有关于“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评论,发现虽然绝大部分报道积极正面,但是该媒体也指出了一些相关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
     这其中就包括:虽然现在已有不少中国企业来马来西亚投资,甚至大兴土木,但这些中国企业普遍自带器材、自带工人,较少在当地购买施工用的器材,以及较少聘用当地的工人。这种情况下,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民众受益不多。再有,中国企业目前已在马来西亚合作的项目,主要是由中国央企、大企业和马来西亚国企、大企业合作,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实力较弱,要参与进去可能性不大,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技术的愿望自然无法实现。 
     我们研究、分析的新西兰《先驱报》亦呈现相同的报道趋势,不少评论持看好态度,指出新西兰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率先与中国合作,能为本土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带来更多的曝光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评论、报道引用当地政治活动家的发言,指出中国试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间接控制新西兰的交通要塞,认为中新合作异常危险。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导致外媒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质疑。
     由此可见,如何消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误解,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
     如今,面对全球性问题时,各国需要同舟共济,携手共渡。然而,由于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仍困难重重。对此,中国向世界各国贡献中国发展的模式、方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框架下,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虽然存在反对与质疑,但是种种不赞同不理解的声音,可以成为中国未来加强互联互通倡议对接的借鉴;虽然道阻且长,但是构建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单位 丝路智谷研究院
 
 
 
人工智能的六重关系
 
文/程浩
 
一、互联网 与 人工智能
     真正能够提高社会生产力、解决供需关系不平衡的是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 
     未来,人工智能无论是在无人车、机器人、医疗、金融、教育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将爆发巨大的社会效益,这点毋庸置疑。我认为,下一波大趋势和大的红利不是互联网+,而是人工智能+。 
     
二、人工智能 与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主要分三层。最底层是基础架构(Infrastructure),包括云计算、芯片以及TensorFlow这样的框架。在基础层之上是中间层,叫通用技术(Enabling Technology),例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这些。 基础层和中间层,是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比如芯片领域,英特尔、英伟达、高通都投入巨资,竞争极其激烈。同样云计算、框架也是一样,都不是小公司能够涉足的领地。
     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只做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语义理解、机器翻译这些通用技术,指望通过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卖钱,未来的路会越来越窄,特别是在BAT都免费的压力下。
     创业公司的机会在最上层,就是拿着下两层的成果去服务垂直行业,也就是所谓的人工智能+。
 
三、人工智能+与 +人工智能
     深入垂直行业的人工智能+,又可细分为两类情况:即“人工智能+行业”和“行业+人工智能”,它们间有明显的区别。
  “AI+行业”简单讲就是在AI技术成熟之前,这个行业、产品从未存在过。比如自动驾驶,亚马逊的Echo智能音箱、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在人工智能技术未突破前,不存在这样的产品。因为AI,创造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
     “行业+AI”就是行业本身一直存在,产业链条成熟,只是以前完全靠人工,效率比较低,现在加入AI元素后,使得行业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比如安防、医疗等领域。
     “AI+行业”和“行业+AI”,通常来讲前者因为大家起跑线一样,行业纵深会比较浅,而后者则有巨大的行业壁垒。 
     未来行业壁垒才是人工智能创业最大的护城河,因为每个行业都有垂直纵深。以医疗+AI举例,什么最重要?大量准确的被医生标注过的数据最重要。没有数据,再天才的科学家也无用武之地。
     
四、关键性应用 与 非关键性应用
      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法到底有多重要,完全取决于你要准备进入哪个行业。
     根据行业和应用场景不同,人工智能的创新本质上有mission-critical和non-mission-critical之分。简称为“关键性应用”和“非关键性应用”。 “关键性应用”要追求99.9……%后的多个9,做不到就没法商业化。99%和99.9%的可靠度差距并不是0.9%,而是要反过来算,差距是10倍。也包括手术机器人,听起来99.9%可靠度已经很高了,但意味着1000次手术出一次医疗事故,放在美国,医院可能被巨额索赔甚至导致破产。
     所以“关键性应用”领域,就是不能犯哪怕一丁点儿错的人工智能领域,必须要有技术大牛、科学家或算法专家坐镇。同时,这类项目研发周期都很长。
     以色列做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解决方案的Mobileye公司,2017年3月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Mobileye成立于1999年,到它推出首款产品、挣到第一桶金已是2007年,之间经历了长达8年的研发周期。这在互联网创业里是不可想象的。包括谷歌无人车从2009年开始研发,到现在一直没有商业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启动研发到2000年拿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认证,花了十年时间。
     实际上,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95%都是“非关键性应用”。简单讲对这些领域,AI的可靠度只要过了基础线,高一点低一点区别不大。比如现在很多公司的门禁开始用人脸识别。你今天带个帽子,明天戴个墨镜或口罩,识别率没法做到99%。可即使没识别出来也没问题。因为所有带人脸识别的门禁都有地方让你按指纹。即使指纹也刷不进去,问题也不大,公司不是还有前台嘛。
     “非关键性应用“不追求高大上,简单、实用、性价比高更重要,这样的项目通常是比拼综合实力。包括对行业的洞察理解:要熟知行业痛点;产品和工程化能力:仅仅在实验室里搞没意义;成本控制:不光能做出来产品,还得便宜地做出来;供应链能力:不仅能出货,还要能批量生产;营销能力:产品出来了,你得把东西卖出去。团队里有没有营销高手,能不能搞定最好的渠道是关键。
      
五、技术提供商 与 全栈服务商
     为什么说未来只做技术提供商价值会越来越小?原因有几点:
     首先,通用技术一定是大公司的赛道,BAT未来一定会开放免费。
     第二,依托于算法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低。比如随着谷歌TensorFlow等生态系统的成熟,很多领域都会有训练好的模型可以用来参考,出样本(Demo)会更快,创业者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来训练参数就好了。所以未来算法的壁垒会越来越低,如果这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只是算法,那将非常危险。
     第三,技术提供商如果不直接面向用户/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则非常容易被上下游碾压。
     我提出“一横一纵”理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一横”就是指你提供的技术服务。通常“一横”能服务很多行业,一定要找到1~2个你认为最有市场机会、最适合你的垂直领域,深扎进去做“全栈”: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然后搞定用户卖出产品,实现商业变现,再通过商业反馈获得更多的数据,更加夯实自己的技术。一句话,要做技术、产品、商业和数据四位一体的“全栈”,这就是“一纵”。这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六、2C 与 2B
     任何技术普及演进的角度,几乎都是延续了从军工(航天)、到政府、到企业、到B2B2C、再到2C这个规律。人工智能也一样,目前人工智能在2C市场还不是很成熟。
     为什么2C市场早期的普及有一定的困难,简单讲几个原因:产业链不成熟、 2C需要额外花钱以及2C产品的用户期待度高。
     相对于2C端,这些问题在2B端却不是问题:2B端对价格承受能力更高; 2B的核心目的是降成本;2B可以采取人机混合模式。以前需要10个人干活,现在可以用机器人替代一半人。简单重复的工作用机器人替代,复杂的工作由剩下的5个人来做,这就是"人机混合"模式。
      最后再说一点,目前大多数AI创业公司都是技术专家主导,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现在技术还有壁垒,技术专家主导起码保证产品能做出来。不过未来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特别在“非关键应用”领域里,团队的核心主导,会慢慢过渡到产品经理和行业专家为主,因为他们离用户需求最近。“非关键应用”领域,懂需求比技术实现更重要。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创业和任何其他领域的创业一样,一定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作者系迅雷创始人
 
 
 
超越新零售的五个风向标
 
文/张建设
 
     2016年的年底,马云提出:“未来不会有纯电商,只有新零售”。刘强东针锋相对,于2017年7月发表署名文章,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在刘强东看来,智能技术与零售系统的融合,使得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进一步优化,未来零售业基础设施将走向可塑、智能和高效协同。
     振臂高呼,应者云集。“新零售”和“第四次零售革命”掀起了一波零售理论变革浪潮。阿里巴巴CEO就用人、货、场等三个关键词,诠释了“新零售”应用场景。它们掀起了一波新的创业浪潮。阿里巴巴投资盒马鲜生,打造不像超市、不像便利店、不像餐饮店、不像菜市场的“四不像”新型业态。京东发挥其仓储、物流优势,提出“百万便利店”计划。它们提振了实体门店的信心。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缤纷盒子的“无人便利店”,国安社区、全时生活等新型便利店开始出现,甚至延伸出共享货架、社区前置仓等新业态。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面对新技术与零售业的融合,面对线上流量趋贵、线下流量待开发的机会,“新零售”始作俑者也好,“第四次零售革命”追随者也罢,或以资本、流量优势掌控话语权,或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切入,但产品、供应链、客户体验依然是零售业的永恒话题。阿里巴巴的“五新战略”、京东的“百万便利店”,是站在自身企业资本、品牌、技术、人才积累基础上的战略转型,可谓“正”。阿里巴巴投资盒马鲜生,京东牵手沃尔玛、永辉,无非是抵御 “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互联网周期律的战术选择,可谓“奇”。
     面对未来,我们该怎么办?看“风向”,商机无限,风险也无限。站“风口”,台风来了,猪都会飞,但是风口过去摔得最惨的也是“猪”。追“风潮”,红海一片,谁能分到“一杯羹”?所以,不要在战略上纠缠,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笔者斗胆提出“超越新零售的五个风向标”。
 
一、科技驱动,品控优先,重构便捷的客户体验
     零售终端特别是社区便利店是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前沿阵地。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分散于社区、城乡接合部和广大农村的零售终端,不仅可以看得到、管得着,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效率、持续改善客户体验。随着品控技术和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意识的提升,“在家边,购放心”可能成为未来城乡居民生活的一种常态。
  
二、消费者主权、“社区支持农业”重新定义乡村
     在150年的零售业演进过程中,无论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还是超级市场,无非就是“卖货郎”。电子商务、微商、APP的崛起,创造了团购、预售、定制等消费模式,消费者有幸参与到决策中来。未来,以消费合作为主题的“社区支持农业”,与生产合作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相呼应,才能真正“让消费者联合起来”,主导生产和消费。
  
三、返乡创业、告老还乡创造“逆城市化”新机遇
     流动人口创造商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新创业。在互联网消除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的当下,发展“四不像”的农村服务综合体,不仅有市场需求,还有可能具有优质的人才队伍。
  
四、从渠道为王转向产品驱动和供应链共享
     有研究表明,日韩、欧美零售业以自有品牌商品见长,拥有产品定价权,获取丰厚的利润。近年来,以自有品牌为主打的名创优品、优衣库、无印良品也获得了较好的成长。当前,线上流量被京东、阿里等巨头垄断,线下流量正在沦为“红海”。下一代零售业竞争的核心,很有可能从“渠道为王”转向专注于自有品牌商品的打造,同时同城配送、物流联盟也正在加速供应链走向开放、共享。
  
五、共享经济连接匠人匠心,创造全新的“产消对接”模式
     淘宝遵循互联网“长尾理论”,从1688、天猫、淘宝、聚划算到阿里云、蚂蚁金服,追求的是做“宽”产品面。京东遵循经济学的“20/80原则”,以自建物流发展自营平台,追求的是做“长”产业链。在共享经济语境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以终端下沉、自有品牌和共享物流为特征的下一代零售业,最有可能盘活城乡闲置资产、优化本地闲置产能、汇集社区需求,形成一个生产合作与消费合作耦合的“钟形曲线”模式。■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客座教授、腾讯腾云智库专家
 
 
共享经济冰火两重天
 
文/杨国庆
 
回首2017年,一面是共享经济所涉及行业的不利报道逐渐增多,一面是新的共享项目仍层出不穷,资本市场热情依旧。
 
共享经济大浪淘沙
得益于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社会征信和数字货币等先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有了实现的基础,并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方面,似乎一切都将变得可以“共享”。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与“共享”相关的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经历了一番优胜劣汰后,诞生了如共享交通的滴滴出行和Uber、共享单车的ofo和摩拜以及共享民宿的Airbnb等“独角兽”企业,它们的诞生也意味着竞争格局的形成已近尾声或尘埃落定。
这两年,滴滴出行、ofo、Airbnb、淘宝众筹和猪八戒网等的成功显而易见,而共享经济各领域倒闭、停运和破产的企业又何其多?共享服装:陆续倒下去了有衣、那衣服和4CUS等;共享汽车:友友用车宣布停运,EZZY宣布破产;共享单车:悟空单车、3Vbike和小蓝单车等相继停运;共享充电宝:乐电、街电科技和PP充电等纷纷出局……
失败企业纷纷将问题归结于资金链断裂,后续融不到钱和无力提供服务。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共享经济三连考
我们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些存在倒闭、停运和破产现象的共享经济企业本身就是“闲置”资源的唯一拥有权人,其竞争的焦点在于使用权用户数量、使用频次和使用习惯。而滴滴出行、AirParking、Airbnb和淘宝众筹则是一种为资源拥有权人让渡使用权提供的平台,它们争夺的焦点是资源拥有权人和如何快速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因而后期行业里只有兼并和重组,比如滴滴和快的。
然而,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它们在企业成长初期都经历过共享经济的三连考——国民素质、政企关系和资本的参与度。
前者如共享单车曾经历过用户破坏单车、被政府收缴以及与竞争对手比拼融资进而增加资源投放密度等考验,后者如共享交通项目曾经历过司机偷拍、非法营运以及与竞争对手比拼融资用来补贴用户等考验。更多初创企业倒在了“国民素质”这第一道考验关,失窃、人为破坏和无偿占有等低素质行为极大地侵蚀着它们的成本和赢利预期,如悟空单车有90%的车失踪,共享小型KTV和汽车里脏乱不堪,共享住宿被用户肆意破坏和污损等。同时,如共享经济企业未经当地有关政府批准同意,还面临涉嫌非法经营或占用公共资源而遭查处——这是第二道“政企关系”考验关。想当初,滴滴曾因未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而使得滴滴司机被处以2万元的罚款,ofo、小蓝和摩拜等也因涉嫌非法占道而被政府相关部门收缴或暂扣。第三道考验关就是那些失败共享经济企业所认为的失败根源——资本的参与度——他们普遍认为可以通过资本输入投放更多的“闲置”资源以冲销前面两道关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压力。
如此看来,共享经济应该是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企业在政府合理监管下通过让渡“闲置”资源的使用权给具备基本国民素质的人而获得回报,进而创造价值、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形态。
 
共享经济的未来趋势
未来共享经济可能存在以下三大趋势。
趋势一:原有大型制造业实体企业加入共享经济的战局。戴姆勒Car2Go、宝马DriveNow、大众Quicar和通用RelayRides等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共享汽车领域,吉利集团早在2015年底就以其自行生产制造的 “曹操专车”在目前全国十余个二三线城市开展分时租赁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其他共享经济领域,如共享衣服的各大服装品牌生产厂商等, 或将以单一品牌或通过联合其他品牌的形式分食这场共享经济的“盛宴”。
趋势二:在共享经济各领域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企业基于其巨大数据平台往更多新型相关服务扩展。美国的Uber已经上线了UberChopper(直升机服务)、UberFresh(快递送餐服务)、UberCargo(货运服务)和UberMovers(搬家服务)等服务,中国的摩拜前不久也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签约生产定制MOCAR摩卡品牌专版产品进入共享汽车领域。
趋势三:共享经济模式从个人消费领域向生产服务领域转移。共享经济的本质是科技带来的组织重构与效率提升,是对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过去小而散乱的定制化生产和相对较小的规模化生产在互联网技术和数据算法的帮助下,未来一定会对规模化的生产服务模式形成挑战。比如中国就拥有广袤的农业土地资源和散乱分布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它们的资源错配和低利用率恰恰能给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带来肥沃的土壤。■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编辑 王黎
 
   顶(1012)  踩(1078)   查看次数:(2728)   
 
    更多>>>
  本刊特稿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图谱(2024-3)
·宁高宁经营企业“1〜10”
·高质量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2024-3)
·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2...
·迈向世界一流:中国企业成长与变革(2024-2...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路径(2024-2)
 
 
    更多>>>
  管理论坛
·卓越中层领导力五项修炼(2024-2)
·三招减少形式主义(2024-2)
·当“佛系”员工遇到幽默领导(2024-2)
·直播行业固化倒计时(2024-1)
·合规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2024-1)
·从华为的企业生死观说起(2024-1)
 
 
 
    更多>>>
  管理批判
·你为“知识付费”买单了吗?(2023-10)
·老干妈“老”了吗?(2023-10)
·警惕管理者错配(2023-9)
·“凉白开”的重重危机(2023-9)
·野性消费退潮爆红品牌如何长红?(2023-2)...
·“迪王”加冕之路的内忧外患 ——基于供应...
 
 
    更多>>>
  案例·实务
·专业化整合:优化国资布局(2024-2)
·保利集团“5+1”业务体系(2024-2)
·“五化”改革“山能样本”(2024-2)
·一场业绩倍增的顾问式营销大戏(2024-1)
·兖矿能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024-1)
·太极绵药“五位一体”企业文化(2024-1)
 
 
 
    更多>>>
  盈利模式
·周庄:打造“中国第一水乡”(2020-07)
·盈利原理 ——透视商业的本质(2014-04)
·探索制造业服务化之路(2014-04)
·黄太吉煎饼的盈利逻辑(2014-04)
·用现金流模式检测盈利模式的“质量”(2014...
·新东方盈利模式的先天性缺陷(2014-03)
 
 
    更多>>>
  封面文章
·开投集团:激发创新活力 赋能产业升级(202...
·扛牢能源保供责任 打造全国一流绿色能源企...
·“旧我”到“新我”,河钢颠覆式商业模式变...
·“茅台管理” 塑造世界一流品牌(2023-10)...
·“五满”治企理念推动百年徐矿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
 
 
 
    更多>>>
  管理创新
·中国核电“核”谐之美理念与实践(2024-2)...
·闲废物资拍卖全链条服务(2024-2)
·改进型逐级分解法提升绩效(2024-2)
·“三新”破解民航企业减碳困局(2024-1)
·智慧能源助力海尔绿色升级(2024-1)
·绿电魔方:电力服务模式创新(2024-1)
 
 
    更多>>>
  方法
·识别高潜力人才(2024-2)
·活用TRIZ解决项目管理冲突(2024-2)
·好机制成就优秀营销团队(2024-2)
·大运营管理评价(2024-2)
·为国企装上OKR之翼(2024-1)
·三大转变让选人精度倍增(2024-1)
 
 
 
    更多>>>
  企业信息化
·数字化战略发展五维度(2024-2)
·数字化变革中的存胜之道(2024-2)
·全球化人力资源管理与系统落地(2024-1)
·国企人力资源数字化全景图(2024-1)
·AIGC能为品牌营销做什么?(2024-1)
·人工智能,谁主沉浮?(2024-1)
 
 
    更多>>>
  理论·前沿
·学践结合构建“四四三”动力模型(2024-2)...
·国有企业虚假贸易新特征及风险防范策略(20...
·中国海油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
·集团管控:集权有度 分权有道(2023-12)
·海外员工“三导”工作研究(2023-12)
·对外服务型企业“走出去”路径探索(2023-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企联合网 中国投资协会 中国工商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国家企业网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经济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央视国际 中青网 中国日报 中经网 《经济管理》杂志
 
加入理事会 | 市场活动 | 刊登广告 | 杂志订阅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投稿邮箱 :qyglzz@263.net.cn    Copyright 2011, 版权所有 www.cecm.net
京ICP备12008127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979号